迁西:唤得清风来 廉洁润栗乡 |
今年以来,迁西县纪委监委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着力打造“栗乡清风”廉洁文化品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自觉树牢理想信念的基石和抵腐拒腐的堤坝,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基层党组织是否过硬,村“两委”干部是否清廉,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质效。该县纪委监委把廉洁文化融入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夯实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每逢召开村“两委”干部会议、全体党员会议时,村党支部书记都会拿出市县两级印发的《警示录》读本,和村干部共同接受警示教育,已成为全县农村党支部的常态化动作。“每次学习一两个案例剖析,花不了太长时间,但效果挺好。比如关于酒驾醉驾、聚众赌博、违反财务纪律等问题,大家都听得很认真,能认识到问题的危害性、严重性,自律意识越来越强了。”罗家屯镇范家峪村党支部副书记感触颇深。目前,全县427个农村(社区)党支部已累计运用警示录教育党员干部1.2万余人次。
逢年过节,对村“两委”干部进行廉洁提醒,也成为县乡两级纪委的重要工作内容。“方式多种多样,比如下基层调研时和村干部谈心谈话,在村干部工作群里发送廉洁过节的小视频、微海报,点对点发送提醒短信,用农村大喇叭广播提醒,等等。目的就一个,督促广大村干部以身作则,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抵制违规大吃大喝、收送礼品这些歪风邪气,在群众中树立好形象!”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还积极引导各村制定“两委”干部廉洁自律“十严禁”“五自觉”等规定,让村干部日常履职过程中的言行得到制度化的自我约束。依托辖区内韩东征纪念馆、喜峰雄关大刀园、魏春波烈士纪念馆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利用主题党日、清明祭扫等节点分批次开展廉洁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干部赓续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今年以来已覆盖村干部500多人次。通过制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强化村干部忠诚于党和为民服务的意识,助力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把廉洁文化融入乡村基层治理成为该县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重要环节。
该县纪委监委组织各镇村深挖本地“廉洁因子”,将廉以修身、清风传家、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等内容因地制宜地融入到村规民约中,使村规民约更加有效地发挥扬正气、树新风的引导效能。
“村里有了这个文化大礼堂,谁家有个婚庆喜事都主动按照村规民约到这里来操办,既文明庄重又淳朴亲切,以往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风气越来越少了。”东莲花院镇黄岩村党支部书记向前来调研的纪检监察干部欣喜地介绍着村里的变化。
依托该文化大礼堂,该村还广泛宣传宣讲党的最新政策,积极举办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传播向上向善正能量,使文化大礼堂成为本村和邻村的文化集聚地,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动党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滦阳镇铁门关村“家家美积分超市”内,村民们拿着用积分兑换来的日常生活用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实施积分管理制度,则是铁门关村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探索乡村治理的一个新模式。村“两委”将各户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弘扬家庭美德、践行社会公德、开展志愿服务、带头兴业致富、积极创建生态庭院等情况,逐一量化积分,计入家庭档案,并定期公开公示,积分不仅可以用来兑换商品,而且还是评选“最美家庭”的重要依据。实施积分管理既激发了村民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又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吸引村民更多的参与到村内各项工作中,引导村民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乡村治理更为精细化、科学化、透明化、规范化。
“爱国奉献明礼守信,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精忠报国、公仪休不受鱼”……一句句醒脑提神的廉洁文化箴言,一幅幅古代经典故事跃然墙上,迁西县马家沟村精心打造的“廉洁文化墙”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迁西县大大小小的村庄,像这样的廉洁文化墙,或是廉洁文化长廊、广场,几乎处处可见,营造了崇廉尚德的浓厚氛围。结合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的群众文化活动,该县纪委监委还积极组织把廉洁文化题材融入戏曲、歌舞、皮影、剪纸等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当中,面向群众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廉洁文化、清廉家风等内容,让农村干部群众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洁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今年以来,开展廉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10余场次。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小微权力运行,该县纪委监委注重发挥农村纪检委员监督“前哨”作用,紧盯“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干部作风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民政策落实等方面内容,采取“大喇叭”广播、“小板凳”宣讲、发放明白纸等形式,积极向群众讲解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正确行使方式,及时收集掌握群众身边的作风腐败问题,推动基层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基层治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干群关系和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把廉洁文化融入其中,实际上就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廉动力’,这一做法,我们不仅要坚持,还要不断地探索和深化。”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迁西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