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浙江象山陈汉章:一代鸿儒 家风绵长
文章来源:   2019-10-17 16:56

 陈汉章(1863-1938年),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东陈乡人。初名焯,字云从,因《诗经》有“倬彼云汉,为章于天”之句,遂改名汉章,定号倬云,晚号伯弢。近代著名经史学家、教育家,一代鸿儒,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大学教授兼史学系主任等。一生致力于经史子集“四部”的研究、国学发展的弘扬和人才的培养,始终充满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著述甚丰,主要有《中国通史》、《尔雅学讲义》、《孔贾经疏考异异同评》等。手稿达800余万字,现存于北京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

 

 

浙江象山东陈村  

陈汉章故居

  陈汉章故居位于象山县东陈乡东陈村,始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由其父陈昌垂建造。故居由缀学堂、学圃堂、老宅门、约门四部分组成,占地3500平方米,现基本保存完整。2007年经维护后正式对外开放。

  学圃堂整体格局保存较好,现作为陈汉章先生纪念馆,展陈先生书法绘画作品、28本《陈汉章全集》及部分名人手迹。缀学堂,用北京大学任教时的薪俸建造而成,为陈汉章亲自设计。故居营造讲究、体现书香门第在建筑上的文化品位,已成为象山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

 

 

陈汉章故居

陈氏家规家训

  象山东陈陈氏,系南宋末年自福建迁至象山姆岭下而发族。《陈氏家谱》中“勤勉笃学乐善睦族”的家训,使得陈氏孕育出了一大批文人、学士,国学大师陈汉章即为其中的代表人物。

 

  陈汉章与其父陈昌垂合撰的《毓兰轩训语》,沿袭了祖训传统,但内容更为具体,是象山陈氏宝贵的精神财富。毓兰轩是陈汉章先生的藏书楼,以此来命名训言,亦见先生良苦用心。《毓兰轩训语》共二百二十四则,内容涵盖历史、文学、治学、做人、为官、饮食、音韵、风俗、书法、择友、选人、功名等各个方面。《训语》强调“修身”和“齐家”,要求从个人做起、从家庭做起。“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细胞。抓住“修身”与“齐家”,就抓住了纲领、抓住了要害。

●陈汉章《毓兰轩训语》摘编

治学

 

学圃堂大门

  凡古人著作,不看则不知,不读则不能。

  【译文】

  凡古人的著作,不去看就不能增长知识和智慧,不去认真阅读就不能增长才能。

  多买书不如多读书;欲读此书,方买此书,方不失之杂。

  【译文】

  多买书还不如多读书;想要读这本书,才去买这本书,这样才不会使读书失于杂乱。

  谋藏书之所,总不如藏之腹中。韩公①云:“撑肠文字五千卷。”鄞②人史雪汀③,人称“两脚书橱”,何等受用。

  【注释】

  ①韩公:韩愈。

  ②鄞(yín):鄞州,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③史雪汀:名史荣。清代学者。

  【译文】

  把书藏在别处总不如藏在自己头脑中好。韩愈说:“撑肠文字五千卷。”鄞州有一个叫史雪汀的文人,饱读诗书,大家叫他“两脚书橱”,他的人就是一个藏书的“书橱”,这是何等的受用不尽啊!

  人之生,有材中栋者,材中楹者,有微而榱桷①者,凡以适用而已,然必学之而后能成材。苟为不学,虽有美材,亦爇②之火而已,可悲也夫。

  【注释】

  ①榱桷(cuī jué):屋椽。

  ②爇(ruò):烧。

  【译文】

  人的一生,有的如房屋中的栋梁,有的如屋前面的柱子,有的差一点可以作屋上的椽子,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但一定都要通过学习后才能成材。如果不学习,即使是一块很好的材料,也只是当作柴火而已,这是多么可悲啊!

修身

 

学圃堂内景  

  人必心术端,其人始有用;若心术不端,有才不如无才。无才岂遽至为人鱼肉,有才作恶反大。

 

  【译文】

  人一定要心术端正,这样的人才有作用;如心术不端正,有才能的人还不如无才能的人。无才的人可能会很快被人欺负,可是有才能的人一旦作恶,反而危害更大。

  一卷《中庸》,大要在“慎独”二字,下学上达,驯致于笃躬而天下太平,俱从此做起。

 

  【译文】

  《中庸》的大致要点在“慎独”二字。努力学习圣贤学说、透彻了解含义,并付诸实践,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应从“慎独”两字做起。

  凡有一不欲听善言之意,则千百过尽在此一念。

 

  【译文】

  凡是有一时(处)不想听善言的意思,那么千百个过失的产生,就在这一念之间。

  人之生,理与欲俱来,全在存理去欲。

 

  【译文】

  人从生下来,理念与欲念是相兼而存在的。一个有德行的人,全都在于他能保持圣贤的理念而摒弃不应有的欲念。

  忠厚人,不慌说,不背訾。

 

  【译文】

  忠厚的人,不说谎话,不背后说人坏话。

  自待与待人有异,处己不嫌其高,于人则不可自高。

 

  【译文】

  自己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是有区别的。对待自己,不嫌其标准高(严格要求);对待别人,则不可以自以为是,高高凌驾于别人之上。

齐家

 

由陈汉章主持编撰的《象山县志》

  凡兄弟不可争功。文武争功,国事败;兄弟争功,家道衰。

 

  【译文】

  家庭中,兄弟之间不可争夺利益、功劳。朝廷中,文臣武将争功,国家大事就败坏;家庭中,兄弟间争功劳,家道就会衰落。

  天下事皆有其所,而家事亦当慎其微。

  

     【译文】

  天下的事都有其渐变的规律。家庭中亦要谨慎小心地处理好细微的小事,做到防微杜渐。

为官

  “权”是惟精义入神者可言,若学人骤言之,下截工夫便空了。

 

  【译文】

  “权”字只有对它精义有深入研究者可言,如果随随便便去说“权”字,那只是泛泛、很肤浅的,下面便没有内容了。

  事之在官场者,每难言之。果使血性作官,天下何事不可成?

 

  【译文】

  有些事,对于在官场上的人,往往很难说它。如果能有血性做官的,就要有担当,这样天下有什么事做不成?

 

  ●专家观点

 

藏书楼中有训言

  近现代著名学者陈汉章先生,除在经史等方面取得瞩目成绩外,亦曾留下一部家训——《毓兰轩训言》。

 

  “毓兰轩”是陈汉章先生的藏书楼,也是他读书的地方,以它来命名训言,足见先生的良苦用心。他希望把自己读书和生活的经验告诉子孙后人,作为人生的借鉴。

 

  《毓兰轩训语》从内容看有三个主要特点:一、父传家训,子承父训。陈汉章云,毓兰轩训语是“先大人自言者”。陈汉章受到父亲教诲,“趋庭及侍食时退而识之”,把父亲的言论加以记录、整理,又把这些家训作为训子教材,可谓代代相传。二、内容广泛,强调“修身”和“齐家”。虽然224则家训涵盖历史、文学、治学、做人、为官等多个方面,但每个方面均具体而微,不流于空谈,特别强调“修身”和“齐家”,要求从个人做起,从家庭做起。“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细胞,抓住“修身”与“齐家”,就是抓纲絜领、抓住要害。三是体现“治学”风格。陈氏家族中从明至清多有贡生、举人、进士及民国时大学生,所以家训中尤其强调读史、治学。

 

  《毓兰轩训语》基本上都是一些格言、警句,文字短,但含意深,非常精辟,值得回味咀嚼。如“做人太巧不得”,言简意赅,很有深度。“巧”是好事,“巧夺天工”,“灵巧”“巧妙”,都是赞美人的好词汇,但是“巧”要掌握一个度,越过了这个度,便成了“取巧”“机巧”,容易陷入歧途。又如“凡事进一步不如退一步”,说的不仅是处世的方法,也是人与人相处的态度。表面上看“进一步不如退一步”,实际上却是“退一步达到了进一步”。两者相依相促,充满了辩证的智慧。再如“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到处有缺陷的,那待每事称心?不思自己德薄,一味怨尤,只是取祸。”训语内容深刻,在心灵深处猛下一针,无不痛切言之,给人以许多教益。(象山文化学者 张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