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临川汤显祖: 至情存千古 “四香”传后人 |
汤显祖画像
汤显祖(1550-1616年),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3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其后,又担任徐闻典史、浙江遂昌县知县等职。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弃官归里,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更被海内外誉为戏剧艺术珍品。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和《问棘邮草》二卷。
汤显祖家规家训
汤氏一族早在一世祖汤伯清时即立有耕读传家的儒者家规,后世不断完善,形成12条家训和7条戒律。
汤氏家训要求汤氏子孙必须尽孝、爱弟(悌)、尽忠、守信、遵礼、尚义、守廉、知耻,以儒家所强调的“忠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重点,内容涵盖国家、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如“忠”:对国家,“当竭忠报其国”;对个人,“言必忠信”。7条戒律要求正确处理好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长幼及宾客等之间的关系,言行举止必须合乎儒家礼仪。
汤显祖上承祖训,对子孙亦要求严格。他的家训大多体现在诗训中,如《智志咏示子》“珍重少年人,努力天下事”,要求孩子们志存高远,珍惜时光,不能懈怠;《望耆儿二首》“游闲不是儿家业,大好归来学种田”,教育子女重视农桑,热爱劳动。这些诗词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启人深思。
清代刻版《牡丹亭》画本(原名《玉茗堂还魂记》)
●汤氏家规摘编
贵天下生
故大人之学,起于知生。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重也。
——摘自汤显祖《贵生书院说》
【译文】
成就大人的学问,起始于教导人们认识生命。了解了生命就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且知道天下人的生命都应当珍惜与保重。
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
——摘自汤显祖《徐闻留别贵生书院》
【译文】
天地间什么最为珍贵,只有人的生命最珍贵了。
礼义修身
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①讼,口香;不嫉害,心香。常奉四香戒,于民得安乐。
——摘自汤显祖“四香戒”
【注释】
①诳:说谎。
【译文】
不乱占钱财,手就干净;不沉迷美色,身体就干净;不胡说八道,嘴就干净;不嫉妒害人,心就干净。做官长久坚守这“四香”戒律,老百姓就能得到安乐。
礼①者履也,不可斯须去身者也。在天为天秩②,在为人常体之则。可希圣希贤,失之则同归于禽兽……是故君臣由是礼,则君明臣良;父子由是礼,则父慈子孝;兄弟由是礼,则兄友弟恭;夫妇由是礼,则相敬如宾;朋友由是礼,则言无不及于义。得志,与民共由,礼让成俗,礼教成风;不得志,独行其道。
——摘自《文昌汤氏宗谱·家训》
【注释】
①礼:行为准则。
②天秩:上天的品秩等级。
【译文】
礼就是躬行,每时每刻不可离身。礼在上天则为上天的品秩等级,在人则为人们日常行为准则。可以效法圣人贤人,失礼则与禽兽同类……所以君臣之间遵从礼,则君王圣明、臣子贤良;父子之间遵从礼,则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弟之间遵从礼,则兄长友爱、弟弟恭顺;夫妇之间遵从礼,则夫妇相敬如宾;朋友之间遵从礼,则言行合于义。在通达之时,则要与百姓共同遵从礼,使天下礼让成习惯,使礼教成为社会风气。失落之时,则个人言行也要以礼为范。
耻者有羞愧能有所不为之谓也。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又曰:“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故孔子不饮盗泉①之水,耻其名之不正也;钟离意②不拜金珠之赐,耻其来之不洁也。
——摘自《文昌汤氏宗谱·家训》
【注释】
①盗泉:古泉名,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尸子》卷下:“(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②钟离意:字子阿,东汉会稽山阴(今属浙江绍兴)人。显宗即位,被征拜为尚书,交阯太守张恢,贪赃千金被处死,朝廷下令将赃款赐予群臣,钟离意分得珠宝,全部放在地上且不拜受。
【译文】
所谓“耻”,就是有羞愧之心,且能够有所不为。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又说:“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怎么赶得上别人呢?”所以孔子不喝盗泉的水,为这泉名不端感到羞耻。钟离意不拜受所赐珠宝,为这珠宝的来源不干净感到羞耻。
廉洁自律
廉者有分辨,临财毋苟得之谓也。故以廉名者,非必巢由务光①之辈,而后可尚也。苟道义无愧,则舜承尧禅,禹承舜让,亦不害其廉……是以原思②有宰粟之辞,而孔子止之。曰:“毋受之,无妨于廉也。”齐王有兼金③之馈,而孟子却之,曰:“君子不可以货取。”
——摘自《文昌汤氏宗谱·家训》
【注释】
①巢由务光:巢由,巢父和许由的并称。尧让位于二人,皆不接受。务光,根据《庄子·让王》载,汤伐桀,请务光出谋划策,拒绝参与。请他推荐其他人,他也拒绝。建立商朝后,汤想让位给他,务光推辞不受。
②原思: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石,原思推辞不要。
③兼金:价值倍于一般金子的好金。《孟子》里载有孟子拒齐王馈赠好金子一事。
【译文】
什么是廉,是要分辨的。面对财物不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称之为廉。所以以“廉”而得名的,并不一定要是巢、由、务光这样的人。如果无愧于道义,舜接受尧的禅让,禹接受舜的禅让,也不损害他们的廉名……所以,原思推让作为管家应得的俸米,孔子制止了他,说:“你接受俸米,也于你的廉名无妨害。”齐王赠送好金子给孟子,孟子拒不接受,说:“道德高尚的人是不可受这贿赂的。”这是因为有愧于道义,则应当拒绝。
竭忠报国
忠者何尽已之心谓也。事君而不尽其心则为奸佞。为谗謟①,当时非之,后世讥之。是必思君之爵禄我,匪徒富贵我也,以作忠望于我也。
——摘自《文昌汤氏宗谱·家训》
【注释】
①谗謟:诽谤与责骂。
【译文】
什么是“忠”?忠就是尽自己的心力。侍奉君王而不尽心尽力,这是奸邪谄媚的小人。诽谤责骂他人者,当时就会被人们批评,后世也会被人们讥讽。所以,一定要想到朝廷给我们爵位与奉禄,不仅仅只是让我们富有显贵,而是希望我们忠心耿耿,报效国家。
●专家观点
至情至性 惟清惟惠
我国明代著名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是璀璨的临川文化孕育出的杰出人物,是“才子之乡”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是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并世双星”。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演讲,建议:“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上承《西厢记》,下启《红楼梦》,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中的一座巍巍高峰,四百年来不绝于舞台。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倾尽了心思和感情。传说他有一天忽然“失踪”了,一家人到处寻找,从荷塘到竹林,从长廊到假山,从楼上到楼下,都没有踪影。后来,一个家人到柴间去抢柴禾,听到附近有哭泣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汤显祖正卧在柴堆上,用衣袖遮着脸痛哭。原来,他正在写《牡丹亭》第二十五出《忆女》,当写到“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一句时,想到被世俗礼教摧残,生性多情却不幸死去的剧中人物杜丽娘时,便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身不由己地卧薪痛哭了。
玉茗花,又叫白山茶。曾巩《临川太守寄惠玉茗》谓:“山茶纯白得天真。”汤显祖常借玉茗以自喻,表示自己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唯愿有玉茗一样高洁纯白的花魂。
汤显祖能保持自身的廉洁,实行清惠之政,正是对汤氏家风的体现和对自己操守的坚持。汤显祖说:“惟清惟惠,可以富民。能富其民,乃以见思。”他告诫门人说:“天下太平,必须不要钱,不惜死。”汤显祖和他的几位挚友,如赵邦清、马心易等,都是廉洁的清官。晚明时期,朝政腐败,贪污受贿盛行,汤显祖则甘于穷困,他自豪地说:“平昌四年,未尝拘一妇人。非有学舍,城垣公费,未尝取一赎金。此又可质之父老子弟而无择言者也。”
不仅如此,汤显祖还好善乐施。创办贵生书院、相圃书院、崇儒书院时,他都慷慨捐出了自己的俸禄和存款。汤显祖归里后,率先解囊捐重资修缮文昌桥,在此之前也曾极力支持抚州太守重修抚河水利工程。汤显祖晚年在临川度过18个春秋,除继续完成《临川四梦》外,大部分时间致力发展临川的文化教育事业,从事讲学活动,教养“宜伶”弟子。他告诫“宜伶”:“往人家搬演,俱宜本分,莫因人家爱我的戏,便过求他酒食钱物。”汤显祖对自己要求严格,洁身自好,身体力行,对家人、弟子也谆谆教导,此种美德传诵至今。
汤显祖对儿辈寄予很大希望,因此严格教育子女。这些严格要求也体现在他的诗训中。他教育子女爱惜粮食和财物:“米粒粒,我所入,不爱惜之真可泣。书篇篇,我所笺,不爱惜之真可怜。”(《粒粒歌》)对于热爱学习,手不释卷的孩子,在他的笔下给予了热情赞颂:“昔人甘有好文章,面面明窗净几张……芸阁钩帘坐夕晖,行吟书带草依微。”(《题窗示儿二首》)
汤显祖的一生是重视教育的一生。青少年时代的求学生涯,使他形成了尊师重教的理念。入仕以后,他大力兴办教育事业。官回临川后,在知县吴用先的支持下,汤显祖与友人一起集资创办崇儒书院,里面祭祀先贤晏殊、曾巩、王安石、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吴澄、吴与弼等,作为今讲之所,一方面用来纪念先贤,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在书院读书的学子奋发进取,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楷模,起到了春风化雨般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