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曹妃甸:夯实纪检监察“首责”构筑监督“合围”攻势
文章来源:   2018-12-27 10:10

  今年以来,曹妃甸区持续深化纪检监察工作,一体贯彻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两大职能,统筹运用常态监督、专项监督、协力监督三大模块,不断夯实纪检监察“首位”职责。

  常态监督引领,坚持力度不减,持续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在督促全区121家基层党组织落实签字背书制度,层层压实主体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全区政治性警示教育、党内政治生活监督评估、党内政治巡察、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等方式,分析研判政治生态状况,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发现问题108个,立案6起,党纪处分3人,组织处理1人。同时,聚焦常规监督。突出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今年以来共约谈42人,函询4件,诫勉谈话13人,第一种形态占比达92.2%。紧扣选人用人、审批监管、资源开发、金融信贷、大宗采购、土地出让、房产开发、工程招投标、涉农资金使用以及公共财政支出等方面腐败问题,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截至目前,立案46起60人,处分党员干部31人,移送司法1件。坚持巡察融合。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开展常规巡察,加强对巡察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巡察流程、完善巡察制度。截至目前,发现问题157个,梳理问题线索26件。

  专项监督联动,实现同向发力,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是围绕主体责任开展监督。始终将主体责任落实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抓手,成立7个监督检查组,对各单位半年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督导,发现主体责任压力传导不足、落实党内监督制度短板突出、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不深入等问题300余个,下发督办函102份,并专报区委常委会,对问题突出的单位进行全区通报。二是围绕重点工作开展监督。针对环保治理工作慢作为、扶贫领域作风问题等方面进行问责追究,下发督办单6份,约谈5人,诫勉2人;结合“守规矩、讲纪律、提高执行效率”专项监督检查,聚焦领导批示落实、高质量发展、增税收聚财力、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巡视整改等11项重点任务,成立23个督导组,深入全区93家单位检查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对落实工作不力的,实行“一事三查”,对单位“一把手”、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进行问责追责。三是围绕纪律作风开展监督。围绕“四风”和作风纪律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开展监督检查28次,发现“四风”问题192件,下发通报3期,问责23人,对大气污染防治、信访维稳、生态环境治理排名落后的8家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提醒,并在区委常委扩大会书面剖析。

  协力监督助推,多维多向渗透,消除关键岗位和隐秘环节监督盲区

  一是派驻监督试点先行。强化“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摸清派驻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情况底数,聚焦重点部门、重要岗位,将中小企业园区、湿地旅游度假区等4家单位列为派驻监督试点单位,在派驻监督探索期提前派驻4名正科级纪检监察干部。同时,充分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研究制定派驻监督管理制度,织密派驻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二是“第三方”监督支撑。依托第三方机构专业性优势,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脱贫攻坚、四个专项整改“回头看”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基于群众视角,通过体验式暗访、抽样式检查等方式不定期深入到园区、场镇、区直部门以及服务窗口开展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线索,分类建立台账,“原汁原味”反馈,推动整改落实。三是“大数据”监督助力。充分利用“大数据”监督的动态跟踪、限时督办、数据汇总、公开透明等先天优势,在民生资金、“三公”经费、执纪执法审查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建立监督系统,实现了资金流转、权力运行的全程记录和追溯预警。同时,利用“大数据”思维织密监督网络,打通部门、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全领域数据集中共享,推动全区各类资源信息有机整合,为统筹监督、联动监督砌筑坚实基础。(曹妃甸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