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发挥“指挥棒”作用 |
滦南县纪委监委认真落实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推动县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提高容错纠错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帮助干部打消顾虑、扔掉“包袱”、轻装上阵,激发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创新创业的热情。
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划清行为边界线。科学设定范围,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明确予以容错免责的7种情形和不予容错免责的5种情形,严格区分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负责与懈怠、为公与徇私,确保容错纠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明确容错免责的具体条件,从政策上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政策原则及上级要求,有无搞变通、做选择、打折扣;从程序上看,是否经过调研论证、风险评估和集体民主决策;从后果上看是否主动采取补救措施,有效避免或挽回损失和影响,通过这些方法精准容错纠错,让干事者轻装上阵。
坚持事前与事后并重,打造履职防护墙。创新事前防错,实行重大改革创新风险评估制度,职能部门在推进改革创新和有较大突破、探索性的工作过程中,可以进行改革创新风险事先评估,评估资料作为容错的重要依据。注重事后跟进,建立举报线索综合研判机制,建立澄清、保护等制度,县纪委监委对干部在改革创新工作中引发的与履职有关的信访问题,稳妥慎重把握信访调查的时机和方式,查无实据的,采取有效措施为干部澄清;对诬告陷害、造谣诽谤的行为,依纪依法快速查处,严肃追究责任。
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立好容错指引牌。对给予容错的干部一如既往信任支持,公道公正评价使用,树立起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鲜明导向。县纪委监委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一方面坚持容之有度,对不该容的坚决不容,不让容错免责成为违纪违法的“挡箭牌”;另一方面坚持关口前移、抓早抓小、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亮黄牌敲警钟,对存在失误或偏差的单位或个人,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干部汲取教训、改进提高。(滦南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