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迁安:精准施策 为扶贫攻坚护航
文章来源:   2018-10-12 09:22

  杨店子镇田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徐某丽违规申请个人及家庭低保,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五重安乡杏山村党支部委员何某全违规为村民重复申报危房改造,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这是迁安市以“零容忍”态度严查扶贫领域“微腐败”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迁安市纪委监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严查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压实责任,堵住源头

  “扶贫领域违纪意味着向群众的救命钱伸手,性质非常恶劣,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发挥主体责任,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监管,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保障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切实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动员部署会上,该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道,并要求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将脱贫攻坚领域执纪审查作为当前监督执纪问责的重点工作,梳理信访举报、巡视巡察、纪律审查等情况,集中开展专项整治。紧盯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对专项行动推进不力或在专项行动期间继续发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严格实行“一案双查”,不仅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还要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通过建立市、乡(镇)两级问题台账,对扶贫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挂牌督办、逐项销号,切实解决好扶贫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深入调研,广泛宣传

  “在扶贫工作中要想好发挥监督作用,我觉得首要的是入户摸底,摸清实际情况,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监督执纪作用。”

  “以前的监督检查形式单一,主要是看材料、听汇报,这样不仅看不到问题,可能还会引起群众反感,导致上访、重访增多现象,所以这次的专项工作,我们务必要把工作做实、做透。”该市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调度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如何迈出第一步进行交流讨论,均认为开展工作的基础是入户摸排,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以便顺利有序开展工作。

  于是,该市组建检查组进行全市摸底,按照五保、低保、大病救助等类别登记造册,并进村入户实地调研,通过与村民“面对面”座谈,认真查阅核实档案资料是否齐全、民主程序是否规范、资金是否发放到位、真实程度是否可信等,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数据。经过半个月月时间的调研摸排,对全市120户31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覆盖。

  同时,为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该市还设立公开举报信箱、邮箱、电话,利用电视台、电子屏、宣传条幅、公开栏等平台进行宣传,广泛收集问题线索,方便群众监督。开展各级各类脱贫政策培训6次、培训1150人次,发放相关政策明白纸、宣传手册9064份,印发相关宣传标语1352条,广告牌1109块,电子屏76处,提高政策覆盖面和群众知晓率。

  精准监督,重拳出击

  “提高扶贫领域监督的精准度须‘敲重锤’‘开良药’,我们采取‘自查自纠+乡镇检查+专项督查’的方式,织密监督网络,分层分级整治贪污侵占、截留挪用、骗取套取扶贫资金等方面问题。”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指出。

  底数摸清了,问题线索也掌握了,该市迅速成立专项督查组,对收集到的问题线索进行督办整改,重点围绕脱贫攻坚涉及问题,不放过任何一条具体问题线索,紧盯问题处置、线索核查、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严把整改、全程督查督办、等重要关口,推进专项治理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农村低保是国家对生活困难村民的补助,是体现党与政府关怀百姓疾苦的重大举措。但在少数乡镇,一些村干部借机将自己、亲戚和朋友纳入低保之中,让国家的好政策走了样、变了味,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对此类案件一定要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强化惩戒和震慑力,达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规范一类的效果,让蝇贪无所遁形!”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掷地有声。

  自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以来,全市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65件,第一种形态处理38人,党政纪处分29人。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典型案件7期17件,切实达到了以精准执纪促进精准扶贫效果。(迁安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