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四个一”创建廉政文化新生态 |
近年以来,迁西县把廉政教育与优秀文化和传统艺术巧妙融合,积极整合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注入文化艺术,弘扬优良传统,大力推进廉政文化新生态建设,在全县营造党风清、政风廉、民风朴的社会生态环境。
开展一系列廉政文化活动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 ……”结合迎接“七一”党的生日,迁西县举办“栗乡之夜”文艺展演,紧紧围绕宣传十九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宣传反腐倡廉,唱红歌、舞《清廉》、颂祖国,展示新时代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10余专场演出吸引了近万群众聚集观赏的同时,也让广大群众受到爱国情怀和颂扬清风正气的教育。
各乡镇也都积极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或传扬团结和睦的家乡风情,或结合国学教育传统,或传承抗战救国精神,开展多姿多彩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花果之乡——东莲花院乡组织40多名乡村党员集体放飞“廉洁风筝”,太平古镇——太平寨镇挂起“廉洁花灯”猜字谜,京东重镇——三屯营镇组织农村党员群众扭起了“廉洁大秧歌”。一场场廉政文化活动,把清廉之风吹进了村村落落,留在了党员干部的心中。
巩固一批廉政文化宣传阵地
迁西县始终重视廉政宣传阵地建设,充分依托休闲广场、机关单位、农村沿街院墙以及旅游景区等,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把廉洁故事、名言警句、廉政规定等引进景点、带入乡村,绘入墙面、挂上灯杆。在县城,精心打造了百米廉政文化长廊,148块儿宣传展板围绕“讲习普纪普法”,以人物动漫、图文讲解、条规要点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向人们解读十九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为人们休闲之余送上“廉洁加餐”。
在全县417个行政村、20多处旅游景区,随处可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廉洁自律,党性长存”“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惩恶扬善,拒腐防变”等警言警句以及“以廉为宝”、“一钱太守”、“不贪为宝”等古代廉政典故,这些朗朗上口的廉政警句、寓意深刻的廉政典故跃然廉政文化墙上,时刻提醒和警示党员干部保持廉洁自律。
培育一批廉政教育基地
红色基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宝库。为更加有效发挥革命教育基地的作用,迁西县注重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在全省廉政教育基地“喜峰抗战大刀园”内兴建了“草根廉政教育厅”,不定期组织各单位观赏,教育各级党员干部“不丢老传统”“担负新使命”。今年“七一”前后,7家单位相继组织党员干部600多人到喜峰抗战大刀园接受廉政教育。“韩东征纪念馆”“魏春波烈士纪念陵园”等一批县内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也迎来一波又一波党员干部的瞻仰。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庄严的誓词,紧握的右拳,在烈士面前,让每名党员干部再次深深感受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光荣与荣誉。
拓展一组宣传教育新媒体平台
随着网络、微信等新媒体的发展,迁西县精心打造“一网一微一报”宣传教育平台,实现线上线下齐动,在全县织造了“互联网+”的党风廉政宣传立体网络。从2010年起,迁西县开设了“栗乡清风网”,设立“国内要闻”“本地动态”“时代先锋”“廉政教育”“曝光台”等7 大版块,既宣传优秀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先进事迹和优秀作风,又大力公开典型案例,还加强廉政文化宣传;2016年,又设立微信公共号“栗乡清风”,定期推送廉政信息、典型案例、理论热点等内容;依托《今日栗乡》报,设立“廉政之窗”专栏,定期刊发、转载典型案例,强化党员干部不敢腐的震慑。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廉洁文化阵地建设,把廉洁文化以“润物无声”的姿态,装进党员干部的脑海,融入老百姓的生活,时时处处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实现反腐宣传效应和社会警示效果的有机统一。”迁西县纪委负责人如是说。(迁西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