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许贵元:为集中整治“不吃公款吃老板”之风叫好!
文章来源:中国廉政建设网   2018-04-25 11:24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3月份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首次将“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增加为统计问题类型。(人民网4月24日)

  很显然,这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本次月报出现的一个“新变化”,是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举措,释放了集中整治“不吃公款吃老板”等不正之风的强烈信号。此举顺应民心民意和时代潮流,值得公众拍手叫好!

  事实上,“不吃公款吃老板”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的一种典型的不正之风。说穿了就是“官商勾结”“官企联手”、相互利用、双方得利的一个“温柔交易”的方式和渠道而已。与全面深化从严治党、优化政治生态和打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是格格不入、倒行逆施的一种腐败行为。

  当今,面对反腐败斗争保持压倒性态势的社会大背景下,一些利益熏心、别有用心的老板们,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则把拉拢腐蚀的对象瞄准那些有权有势的领导干部,千方百计投其所好,借助官员手中的权力走捷径、谋暴利,获取他们在正常条件下得不到的丰厚利益。“溜须”是为了“贴近”,“拍马”是为了“骑马”,送去一条牛腿是为了牵回一头牛;摆一桌高档酒席,就等于下了一个“圈套”,常摆酒席下的就是“连环套”,直至把你“套住”为止,许多官员就是这样被轻而易举地“围猎”,导致丧失立场和政治信仰、肆意践踏公权和法律、合谋侵吞国家资财、坑害人民群众利益,最终步入歧途,走向犯罪的道路,成为历史的罪人。不少干部都是经不住“吃吃喝喝”和“金钱美色”的诱惑,最终落个“政治倒戈、身败名裂”的下场。据数字显示,今年全国3月份共查处问题3516起、处理4910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473人。

  尽管如此,依然有些领导干部迷恋于吃吃喝喝、盼享花天酒地的生活方式。抱有这种“权力私欲”和“侥幸心理”的领导干部应该悬崖勒马了,否则是非常危险的。

  殊不知,“不吃公款吃老板”的行为,是领导干部暴露出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表面上看没花公家一分钱,吃喝招待全由老板买单,其实他们并不心甘情愿,他们肯于花钱,是为了买通你手中的“权力”;他们热情招待,是为了让你给他们“办事”,甚至为他们搞违法经营大开“绿灯”、充当“保护伞”,这里边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需要提醒的是,今年中央纪委监察委把调整后的月报统计问题类型增至13类,包括:违规公款吃喝、公款国内旅游、公款出国境旅游、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楼堂馆所违规问题、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大办婚丧喜庆、提供或接受超标准接待、接受或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违规出入私人会所、领导干部住房违规、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

  对上述13类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严格把握,带头遵守,不断强化廉洁自律的“红线”意识,做到警钟长鸣、不可越雷池半步。

  要思想加压绷紧炫,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认清腐败现象和“四风”反弹的新表现,打牢拒腐蚀、抵诱惑、不湿鞋、保清廉的防线,精准厘清公私界限,营造“亲”与“清”的和谐政商关系,争做优化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的带头人。

  要强化执纪监督问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利剑高悬,充分发挥巡视巡察的“天眼”作用,深入开展明察暗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和姑息养奸。对那些明知故犯、顶风违纪的更要果断严肃处理。要畅通监督举报渠道,设立举报信箱,用好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让广大群众方便参与,进行有效监督,形成党政同责、齐抓共管、集中整治的大格局。

  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艰巨而复杂。因此,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定不移、毫不松懈、深入持久地开展专项攻坚行动。当前,要下大力量集中整治“不吃公款吃老板”等不正之风,瞄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新表现”,做到真枪实弹、弹无虚发、注重实效,进一步巩固拓展治理成效,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