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的平凡事 |
算来今年是我从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了。七年来,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门外汉”成长成了一个正确认识并能正确履职的纪检监察干部。同时,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也为我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一个平台:每化解一个信访矛盾,我都觉得自己的努力和辛劳没有白费;每帮群众解决一个难题,我都欣喜不已。
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以来,我接待了形形色色的上访群众,其中不乏一些大吵大闹,纠缠不休或对领导的答复断章取义,似乎以为抓住了我们犯错的“小辫子”,大做文章党的人。在与这些上访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和他们相处。每次接待信访群众,我总是笑脸相迎,耐心倾听他们的问题,时不时插上几句,安抚他们激动的情绪,并努力寻求化解矛盾的方法。记得有一次,一位70来岁的老伯到纪委来反映问题,我接待了他。刚开始,老伯情绪显得有些激动。我先是给他倒了杯热水,让他平复一下心情。等老伯的情绪稳定后,我才详细询问他反映的问题。经过老伯的一番无条理陈述,我心下有了结论:老伯因村干部没将其耕地补偿款发放到他自己手中而是让其侄媳妇领走对村干部心生怒意,但老人碍于情面,不愿找侄媳妇讨要,便来到了镇纪委找些理由将该村村干部“状告”一番。在与老人的交谈过程中,我得知老人终身未娶,和侄儿一家生活,侄儿及侄儿媳妇对他也还算孝顺。但老人或许觉得他们虽是一家人,他还是愿意自己掌控自己的财产。了解了事情原委,我打算给老伯一个“交代”。于是,当着老伯的面,我给该村会计打了个电话,简单询问了事情经过,并指出以后村集体下发补偿款一定要发放到村民本人。放下电话,老伯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又和我说了会儿闲话便笑呵呵回家了。其实,在整件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我能理解老伯为什么来上访。时下,在很多老人看来,自己掌控自己的钱财是一种保障。正是这种理解,我做出了令老人满意的处理结果,将矛盾化解于萌芽。
除了信访接待,纪委工作的另一个重心就是查处违纪案件。在很多人看来,这个绝对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工作以来,我也深刻体会到了纪检工作者的不容易。作为最基层的纪检监察干部,很多情况下案件查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第一个难就是取证难。乡镇纪委的权力有限,很多情况下相关证人不愿予以配合,而镇纪委对于证人的不配合显然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只有靠纪检干部的“三寸不烂之舌”,更有时候,我们为了取得得力的证人证言或是物证,可以说得上是“磨破了嘴跑细了腿”。但是,我知道,对于我,或者说是对于所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来讲,我们的努力和付出能够挽救那些游走于法纪边缘的党员干部、避免人民利益遭受侵害,一切都是值得的。
“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是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每一个纪检监察干部的要求。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多年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不该吃的请不吃,不该拿的东西绝不伸手,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言。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会继续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但是我知道,我一定会将纪检人的优良品格带到我的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迁安市建昌营镇纪委 李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