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县:多措并举 扎实做好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大文章 |
今年以来,滦县积极探索基层反腐倡廉新路径,通过设立“小信箱”、编印“小手册”、开辟“小专栏”、建立“小窗口”的方式,以“小”见“大”,做好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大文章。
畅通诉求,设立“小信箱”,收集“大民情”
该县在开展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中,充分发动群众,积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在村委会或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举报箱,实行专人负责管理,每周定期收集整理情况上报镇党委。同时,为充分考虑群众反映问题的习惯及个人隐私,在信箱上公开镇纪委的电话号码、电子邮箱,方便群众通过电话、邮箱反映问题或查询问题办理情况,使“小信箱”收集“大民情”,反映“微心愿”,发挥“大作用”。
制定清单,编印“小手册”,落实“大责任”
滦县纪委通过深入调研,联合县农工委等涉农单位及各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基层微权力进行系统梳理,编印了《滦县农村小微权力运行规范绘本》,以文字为主,辅以漫画、流程图进行诠解,对村干部的权力界限、决策程序、办事人员、工作流程和办结时限等进行严格规范,逐一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进一步固化了基层权力运行的程序和轨道,把村干部的权力晒在“阳光”下,装进“笼子”里,确保村干部规范用权,照单履责。
加强监督,开辟“小专栏”,公开“大事项”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务、政务、村务“三务”公开流程,在各村设立“三务”公开回应栏,对群众要求公开的事项,写在回应栏内,实行群众点题,政府买单,公开回应,阳光操作,群众想知道什么,干部就公开什么。对回应的问题,设立整改台账,对整改情况进行及时公布,实行销号管理,实现“三务”公开由静态公开变为动态公开,由针对性公开变为全方位公开,由随意操作变为按程序运行转变,使“三务”公开有效成为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和“缓冲器”,真正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
打造平台,建立“小窗口”,提供“大服务”
为创新服务举措,方便群众办事,该县积极打造便民服务平台,将“七所八站”统一纳入服务中心办公,县里建立政务服务大厅,14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便民服务中心,采取“一站受理,窗口办结”的方式,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做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企业所盼、干部帮办”,实行“阳光下”操作,“窗口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滦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