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狠抓整改 确保专项整治见实效 已立行立改整改完成13786件、正在整改535件 |
当前,两个专项工作已进入集中查处阶段,我市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组以“集中整改、解决问题”为工作重点,从结合服务大局、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政策界限、强化督导问责等四个方面狠抓问题整改,推动专项工作有效落实。
结合服务大局,借势借力抓整改
按照市委提出的“四个干”工作机制,即围绕“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什么时间干成”,针对“作风不实”中工作拖拉、推诿扯皮、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漠视群众利益等影响唐山营商环境的行为,各级各单位把集中查处阶段的整改工作同相应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与落实岗位目标紧密结合,以整改工作推动重点任务落实,以整改工作净化营商环境。在整治工作中,我市在基层窗口单位率先实现“三个多一份”,即“签订服务承诺,多一份责任担当;开展专项培训,多一份业务保障;组织群众座谈,多一份感情沟通”,利用专项整治行动消除“微腐败”行为,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的效率和能力,为全市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抓整改
通过对问题线索数据统计分析,同时推广应用我市滦县“大数据”监督平台,绘制“大数据”监督工作流程图,锁定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聚焦整治和查处的重点,集中整改。紧盯惠农资金发放、农村“三资”管理、征地拆迁补偿等“重灾区”;紧盯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等“重点人”;加大对涉农领域中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等“重点问题”的查处力度。今年以来收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260件,组织处理611人,纪律处分14人,整改完成938件,对12起基层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小微权力”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曝光,持续释放了挺纪在前,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强烈信号。
把握政策界限,分类处理抓整改
准确把握政策界限,综合运用“四种形态”,既严肃问责惩腐,又注重保护挽救干部。落实好“自查从轻、被查从严”政策,比如在作风不实问题中问题线索14480件,涉及人员11784人,对其中涉及自查及轻微问题的9619人进行了批评教育的从轻处理,让有问题的干部放下包袱、正视问题、把握机会、主动整改,争取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对发现的问题综合分类施策,梳理锁定问题清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既不无原则的避重就轻,也不缺乏依据的从重无度,查清问题责任主体,对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的,既追究主体责任,又追监督责任。
强化督导问责,传导压力抓整改
在市问责指导组成立的8个督导组基础上,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组新增两个督导组,针对重点问题及省市交办件,坚持多个层面立体督导,不开“天窗”,不留死角,采取“点线面”督导工作法,有效传导压力。坚持把握四个不放过,即重视不够、态度不端正的不放过,群众反映较大、清理不彻底的不放过,没做到边清边改的不放过,建章立制没跟上的不放过,敢于亮剑,强化问责。对于能够整改的要立行立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提出处理意见,拿出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标准和整改期限,由市专项办挂账督办、整改销号。目前,已立行立改整改完成13786件、正在整改535件、待整改10件。同时,对清理出的问题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力争发现一个问题、堵塞一个漏洞、完善一项制度,促进工作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