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微腐败”搭上互联网“顺风车” |
文章来源: 2017-08-01 16:54
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也给腐败分子提供了一条行贿受贿的捷径。一些善于钻营之人便乘虚而入,把微信等社交媒体当成行贿“利器”,“神不知鬼不觉”的完成送礼行贿。
“微信红包”在很大意义上拉近了大家的距离,成为街头巷尾新型的社交方式,看似微不足道,但同时,“微信红包”似乎给传统红包穿上了“隐身衣”、玩起了“变形计”,成为别有用心之人输送“糖衣炮弹”的“送礼神器”。有些党员干部心存侥幸,认为这只是一种时髦的游戏,借此肆意敛财,乐此不疲地接受各种理由的“微信红包”。“微信红包”表面上看是“情感交流”,其本质就是变相的腐败。微信红包虽然金额不多,但若是“全天候”绵延不绝,那也绝非小数目。“微腐败”问题搭上互联网“顺风车”,其隐蔽性与危害性不容小觑。
面对此类问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当时刻警惕,坚决抵制,互相之间及时“扯扯袖子、咬咬耳朵”,切莫“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要管得住手,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要警钟长鸣,做到严律己、有底线、守法纪。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与时俱进,利用好网站、手机客户端以及正风肃纪微信平台等,鼓励群众积极监督举报,让网络上的“微腐败”在人民群众“天眼”下无处遁形。同时,积极开展科技领域预防腐败的防控合作与研究,用现代化的科技“金刚钻”去揽“互联网+微腐败”这一“瓷器活”,善于发现,精于甄别,及时查处,让“微腐败”在“互联网+”这条快车道上“寸步难行”。(滦县纪委 郭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