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许贵元:查处“微腐败”须消除“思想误区”
文章来源:中国评论网   2017-07-11 17:32

 作者:许贵元

        当今,群众痛恨“微腐败”、斥责干部“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和“聚焦点”。

  “微腐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就是利用“微小”的公权和工作之便,肆意刁难群众、冷落市场主体,奉行“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就是因为“微腐败”的兴风作浪、习以为常,不仅破坏了社会公平和营商环境,也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所以,查处“微腐败”,必须“下手狠、出重拳、拔祸根、搞彻底”,不可“空喊虚抓”或“见好就收”;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一抓到底,防止“反弹”和“回潮”。

  当前,在查处“微腐败”行动中,有如下“思想误区”:

  一是认为:查处“微腐败”是“欺弱避强”。经常听到有些同志私下议论说,搞“大腐败”的那么多不去查,专拿“小萝卜头”开刀算干啥?是不是“反腐败”的重点错位了,刹“四风”的对象搞偏了,纪委也是“欺弱避强”、不敢碰“大”的,专去捏“小”的。照这样的思维逻辑,似乎搞“微腐败”的“人”成了“弱势群体”,干“微腐败”的“事”是正大光明、堂而皇之的行为,甚至无关紧要、小事一桩,不值得追究和查处。殊不知,“微腐败”和烦人的“牛皮癣”一样,人称难拔的“软钉子”,对创建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危害很大、影响恶劣。实践证明,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因为在这“最后一公里”上,经常遇到人为的“关卡”和“路障”,使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不能通畅无阻、落地生根。群众“办事难”、企业“发展难”,把开放中的“筑巢引凤”工程,硬是异变为“狼窝虎穴”,让各路投资者“望而生畏”、不敢涉足、不愿前来,即便来者,也“心存余悸”。说穿了都是“微反腐”作祟和捣鬼造成的。实践证明,腐败不除,民心不服、和谐难创、社会难安。“软环境”不好、社会风气不正,会使一座城市弱化和丧失核心竞争力、凝聚力、吸引力。归根结底一句话: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查处“微腐败”,就是为了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驾护航。

  二是认为:查处“微腐败”会影响经济发展。通过走访调研,有些同志直言不讳地说,现在经济发展任务繁重,压力巨大,查处“微腐败”,会影响干部情绪、干事激情和经济平稳发展,也会打乱和干扰工作秩序,会使好多人陷在查处“微腐败”问题上,耗费很大精力、人力和时间。还有一种冠冕堂皇、不以为然的说法,干工作谁没点“毛病”?应该允许“出错”和“犯错”,更应该“容错”才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道理,其实就是变相掩盖“微腐败”行为。中央强调“容错”,就是鼓励那些敢闯、敢干、敢实验、干大事、创大业、敢担当的干部,并不是允许他们“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颠倒是非。如果我们对“微腐败”视而不见、抓而不起、放任自流、任其蔓延的话,那么,我们的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就得不到优化,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还会付之东流,何谈发展经济、加快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由此说来,查处“微腐败”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因此,必须消除模糊认识,提高明辨是非的政治定力。

  三是认为:查处“微腐败”,会影响单位和部门形象。有的说,我们单位是“清水衙门”,想搞腐败也搞不了;我们单位一直是先进,根本不存在“微腐败”问题,上边硬是逼着我们严查细找,没办法,只好给它来个问题“零报告”。想不到,这样做过不了“关”!也有的毫不掩饰地说,问题不是一点也没有,怕报到上边对单位印象不好,影响争先创优和“文明单位”形象,抱有“家丑不可外扬”的侥幸心理。因此,在查处“微腐败”和“一问责八清理”专项整治行动中,一度存有“消极被动”情绪,或“应付差事”心态。在查摆问题时,避重就轻、轻描淡写、敷衍了事、应付上边搞“文字游戏”,整改不到位、落实空对空,形成了说做“两张皮”。

  针对查处“微腐败”中暴露出的上述带有共性的突出问题,唐山市的做法是: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放思想“洗脑充电”为先,对“微腐败”行为开展大规模、全方位、拉网式、全覆盖的专项整治攻坚行动,做到利剑高悬、真枪实弹、弹无虚发、精准发力,强力推进、有序深入、不走过场、不留死角、边查边纠、注重整改、落实到位。对查处“微腐败”和“一问责八清理”行动迟缓、查摆不细、回避矛盾、掩盖问题、应付了事、蒙混过关、搞问题“零报告”的单位和部门,及时进行约谈、诫勉谈话、实施“追责”、“问责”双管齐下,并坚持开展“回头看”、力杀“回马枪”,使专项攻坚行动步步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爱民亲商、便民利企、共谋发展、致力创新的风气越来越浓。中央和地方若干家主流媒体日前都以《唐山:严查“微腐败”、营造“好环境”》为题,广泛介绍了该市的一些基本做法,很值得各地借鉴和效仿。

© 中共唐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唐山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3016599号-1
www.tscdi.gov.cn  唐山市纪委监委网站     冀公网安备 1302030200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