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私”分明才能清廉为政
文章来源:   2017-04-26 17:40

  朱熹《近思录·治体类》语: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他说心的用处只有一个,用错了可以亡国,用对了可以兴国,关键在于公与私之间的一念之差。公私之间,本就应如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也应是当代为官者清廉为政的最基本原则,手握权力就意味着肩负重任,必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他与哥哥诸葛瑾分别在刘备和孙权手下为官,在孙权、刘备两方不和、双方争霸时,诸葛两兄弟依然各自为国,忠心耿耿,公私分明。建安二十年,诸葛亮出使东吴,诸葛瑾出使蜀汉,二人于公堂议国事,于私下叙胞情,从不逾矩,时刻秉持做官为人“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的原则,这正是公私分明的最高境界。

  “兢兢业业干成事,清正廉洁不出事”是党十八大代表储诒权同志的口头禅。多年来,扎根深山,先后担任霍山县3个山区乡镇的领导,倾心为山区百姓办实事、谋发展,一直对公事果敢大气,但对自己却“斤斤计较”,不给自己任何一次占公家便宜的机会,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骆驼书记”。这样的他真正坚守了“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的信仰,也给当前党员干部以表率、以明鉴。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这是最起码的政治道德和为政操守。作为一名纪检人,要懂得公私分明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是对党和人民的一种责任,更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反腐倡廉的关键时期,要补足精神钙质、筑牢思想之魂,争做有大觉悟的人,在自律自省中明辨公与私,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不为情所惑,始终找到行为的准绳,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清廉为政。(迁安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