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区:在营商环境建设中主动作为助推发展 |
今年以来,丰润区纪委监察局紧紧围绕“项目攻坚、实干强区”主旋律,从找症结开处方、扬利剑下猛药、强监督清淤毒、扶正气壮筋骨四个方面,创新履行职能,净化政治生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监督执纪问责对大局的贡献率。
找症结、开处方,激发担当干事的正能量
自觉把纪检监察工作融入全省、全市、全区发展大局,主动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优势,为优化营商环境排阻清障。
开展审查式调研。今年年初,区纪委紧紧抓住制约丰润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开展审查式专题调研。针对农用地转用指标使用率低问题,查究其背后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或利益输送问题,由主管执纪审查的副书记牵头,1名常委带队,选调10名业务骨干,分成4个小组,深入到园区企业、职能部门,对该问题进行逐层解剖,深挖产生根源,提出治理对策,得到了区委领导的肯定。之后又围绕“审批慢、效率低”问题开展审查调研,查究其背后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寻找破解这些痼疾的药方,为解决制约丰润发展的瓶颈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出台问责容错制度。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问责,制定出台《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责暂行办法》,对12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典型行为进行精准画像,明确责任主体、问责方式和问责程序,盯住不干事、乱干事的人,着力解决严重影响营商环境的庸懒散拖等问题。一手抓容错,制定出台《干事担当容错纠错暂行办法》,对敢于坚持原则、大胆履职、积极担当作为、主动揽责涉险,出现偏差失误的,予以容错免责,激励干部干事担当,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干部积极性,体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强化舆论宣传引导。把优化营商环境相关精神、文件,纳入以“两准则、四条例”为核心内容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总体计划,组织开展“八进六上”立体式宣教活动,即进机关、窗口、村居、企业、学校、广场、商场,上电视、网络、报纸、手机、户外LED屏、公开栏,实现电视有栏目、报刊有报道、手机有平台、学习有案例、家中有提醒、机关有警示、剧团有演出、社会有影响的“八有”目标,让市场主体和群众广泛知晓,营造人人关注营商环境、人人担当干事的浓厚氛围。
扬利剑、下猛药,严厉查处破坏营商环境行为
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坚持零容忍,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惩治职能,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用党纪法规的利剑,割除营商环境中的毒瘤。
开通“营商环境110”。区纪委监察局制定《“营商环境110”快速反应实施办法》,开通“营商环境110”举报专线,开设电话、微信、电子邮箱举报载体,采取电视台游动字幕、《新丰润》专栏、《丰润真好》公众号、“营商环境110”服务卡,公布举报方式。同时,与12345政府热线、信访局进行对接,梳理相关线索,实施企业、群众举报联动处置,建立营商环境信访举报即时查办机制,组建“营商环境110”举报专项调查组,明确由第五纪检监察室具体负责,一般案件5个工作日内办结,目前已查办信访举报15件,追究责任9人。
开展专项行动。在强化日常查处的基础上,围绕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思想僵化、状态不佳,慵懒散拖、效率低下,吃拿卡要、蝇贪蝇腐”等突出问题,采取大兵团作战方式,统筹全区纪检监察力量,组建7个纪律审查工作单元,工作单元下设工作组,实行委局班子成员全部分管工作单元管理机制,发挥办案骨干的“种子”作用,聚合现有办案力量进行集中攻坚,开展一个波次接一个波次的专项行动,精准发力、梯次推进,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件。
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坚持通过“点名道姓曝光”加大震慑力度,给党员干部敲警钟,让市场主体和群众短时间内看到党委政府的决心和力度。凡是营商环境方面的信访举报,只要举报属实,一律采取先曝光、先停职方式处理。对于查处的违纪案件,按照违规违纪情节和负面影响程度,实施等级分层曝光制度:一层曝光为召开全区典型案件警示教育大会,当众点名批评;二层曝光为在环渤海新闻网、电视台、《新丰润》、“丰润真好”微信平台等媒体上通报,要求违纪人员和单位做出深刻检讨;三层曝光为印发红头文件全区通报,对当事人从严从快提出处理意见并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迅速整改到位。
强监督、清淤毒,为市场主体撑腰壮胆保驾护航
着眼营造“法制化、便捷化”营商环境,站在市场主体的角度,紧扣主责主业,开展监督执纪问责,既担当负责、主动服务,又不大包大揽、越俎代庖。
明确监督重点。一是重点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特别是区委关于组建审批局、招商引资政策、考核奖惩机制等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确保政令畅通;二是重点监督党员干部权力运行、队伍管理、自身廉洁等情况,防止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等现象发生;三是重点监督机关作风整顿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围绕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工作作风开展监督,通过推动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四是重点监督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网上审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等工作开展情况,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为着眼点改进政务服务工作;五是重点监督首问负责制、并联审批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落实情况,坚决杜绝“前店后场、体外循环”,切实解决“审批慢、效率低”等影响丰润营商环境的固疾。
创新监督方式。一是强化执纪监督。设立执纪监督“参谋部”,明确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统筹协调监督工作,建立执纪监督“主力军”,结合机构改革,单设5个监督室,选调30名专职干部,主要负责执纪监督工作,制定“作战图”,规范执纪监督工作,健全完善部门联查、协调联动、快查快处等机制,统一使用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及有关职能部门监督力量,统一安排部署监督任务,明确监督方式、机制。二是深化“网上监察”。借助科技手段,拓展网上监察功用,调动政府部门积极性,探索开展分层监察、“审查式”监察等新方式,建立电子监察、废止挂起、监督审查台账,实现对审批行为的同步监察,切实解决审批前店后厂、推托刁难等问题。三是推行“第三方监督”。为根治同体监督的“人情干扰”“方式单一”和 “熟脸效应”等问题,探索聘请第三方监督公司,对全区作风效能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等问题进行明察暗访,重在发现制约发展以及项目建设方面深层次问题,解决执行政策、运用政策方面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
发挥区委巡察利剑作用。把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巡察重点内容。在专项巡察中,省市区机关作风整顿大会后,抽调骨干力量组成10个巡察小组,对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开展了机关作风专项巡察,对发现的22个问题、39名党员干部予以全区通报。今后还要根据不同的重点开展专项巡察。驻单位巡察中,把营商环境主要涉及部门作为巡察重点单位,从《巡察组长库》《巡察人才库》选调精通市场经济规则和相关法规政策的人才,配合区委巡察组开展解剖麻雀式巡察,深入查找相关部门运用政策服务市场主体和群众中的漏洞和缺陷,厘清政策边界,推进容缺审批等工作的开展。
用明责问责督促履责。找准纪委的工作站位,坚持对各职能部门落实监督责任情况的再监督,研究制定《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暂行办法》,督促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建立权责对等、分类有序、简明易行的责任清单,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全程纪实、留痕管理。同时,落实“四个干”机制,按照《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责暂行办法》,对不积极执行区委决策、完不成区委交办任务、隐瞒重大事项和突发事件、内部管理混乱、招商项目长期不落地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对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开工进场中阻工闹事行为打击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监督部门的责任,以问责盯住人、看住事,引导党风民风向上向善。
扶正气、壮筋骨,夯实净化营商环境工作根基
在强化治标、集中攻坚的同时,坚持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治本工作。
提升服务能力。一是明确目标导向。创建服务型纪检监察机关,妥善处理突出主责主业与服务大局的关系,把创优营商环境服务丰润发展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服务功能。二是加强教育培训。采取菜单式授课模式,年初制定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强化纪检监察理论业务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智力支撑。三是带头深化机关作风整顿。坚持刀刃向内,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加强自我教育、管理和监督,树立标签意识,严明纪律和规矩,在整饬机关作风、提升工作效能上走在前、作表率。
规范政商关系。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亲”就是坦荡真诚同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实意支持企业发展;“清”就是同企业的关系清白、纯洁,没有贪心私心,没有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做到政商之间既“亲”又“清”,防止“亲”而不“清”、官商勾结和“清”而不“亲”、为官不为,坚持有交集不搞交换、有交往不搞交易,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依托,强化顶层设计,巩固前期工作成果,探索建立优化营商环境“4+3”长效机制,形成封闭运行的监督制约体系。4,就是建立权力运行自动预警、风险防控、跟踪问效、行政审批网上监察4项监督机制;3,就是建立明察暗访、快查快办快结、责任追究三项查办机制。(丰润区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