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遵化市: 聚焦问题 精准发力
文章来源:   2016-12-08 18:08

  遵化市精心谋划、积极探索,以巡察试点为契机,突出“两个责任”共同发力、突出问题导向,大力整治政治生态,取得了积极成效。自8月上旬起,已巡察乡镇、街道24个,延伸巡察村(居)48个,开展专项检查29次、抽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情况报告48人次。发现问题线索76个,移交纪检机关处理11个,移交组织部门处理2个,移交相关单位党组织处理32个,其他职能部门处理31个。

  坚守政治定位,高标准谋划推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常委会先后3次听取相关情况汇报,进行专题研究;市委书记4次过问巡察工作安排部署情况,亲自修订巡察工作方案,对人员配备、后勤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并协调为巡察工作调剂6个行政编制。二是健全机构设置。成立了由市纪委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的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按照“1+6”的模式,安排1名纪委副书记、1名组织部副部长,2名纪委常委、1名监察局副局长,专门研究巡察工作的顶层设计,并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将8个纪工委中的6个转制为巡察组,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三是建强巡察队伍。坚持少而精、广而专的原则,从纪检、组织、公安、检察、财政、审计等12个部门,遴选业务骨干150名,组建了巡察人才库,每次根据巡察任务及对象,选派参加巡察人员;将原纪工委的6名同志交流到乡镇任职,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大遴选6名优秀干部到纪工委任职,以“换血”优化巡察组人员结构;明确学习奖惩措施,建立“执纪者微讲堂”学教平台,每月坚持进行党规党纪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对6个巡查组实行业绩考核晾晒、末位约谈制度,有效提升巡察人员能力素质。

  突出政治体检,紧贴实际确定巡察重点。一方面,突出重点问题。紧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着力发现在换届工作中违规用人、拉票贿选、买官卖官、封官许愿等问题;紧盯群众纪律、廉洁纪律和工作纪律,着力发现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紧盯“两个责任”落实,着力发现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的问题。同时,认真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归纳分析查办过的案件,将三大类问题细化为11种具体表现。另一方面,突出重点对象。综合采用大数据分析信访量、查阅财务审计报告、召集相关部门会诊等方式,将群众反映最为强烈、信访问题最为突出的8个单位确定为第一批巡察对象。按照突出监督内容、突出重点岗位、突出关键少数的原则,对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实施点题式巡察,特别是对管钱、管事、管项目的,实施解剖式巡察;对乡镇(街道)的基层所站以及信访问题突出的村居,直接进村入户,实施延伸式巡察,力求真正把党员干部的问题挖出来,把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挖出来。

  重程序讲规矩,明界限严约束。强化整章建制,规范巡察程序,严明纪律要求,切实解决“巡什么、怎么巡”等问题。首先,编制了《巡察工作操作手册》,将巡察工作划分为准备、了解、报告、反馈、移交、整改6大环节、49个步骤。每个环节都绘制了流程图,每个步骤都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比如,在准备环节流程图中,将原来的10个步骤细化为28个环节。其次,建立了巡察规程、线索移交、请示报告等9项制度,特别是针对巡察工作政治性强的特点,制定了《巡察机构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以及不允许私自表态、接受宴请、跑风漏气等巡察工作人员“十条禁令”,进一步严肃了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第三,全面考虑巡察组人员籍贯、工作经历,以及被巡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等情况,实施巡察回避制度,最大限度避免人情干扰。第四,为从源头上杜绝弄虚作假、瞒报漏报等问题,专门印制了《巡察工作全程留痕记实手册》,工作人员人手一册,对各个环节一项不丢、一步不落,全程记实、全程留痕、随机抽查,确保巡察工作依规依纪开展。

  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贯穿巡察始终。坚持“五个注重”,直接奔着问题去,着力提高发现问题的质量和精准度。首先,注重在沟通环节中发现问题。巡察组进驻前,巡察办与纪委、组织部、审计局、信访局、检察院等部门进行联系沟通,掌握被巡察单位及班子成员的相关情况,提交相关巡察组。如,巡察组借助组织部门提供的资料,发现了1名乡镇科级干部未如实上报重大事项的问题。其次,注重在谈话过程中发现问题。进驻被巡察单位后,坚持“五个必谈”,即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必谈,财务、组织人事等关键岗位人员必谈,退居二线的老领导必谈,“老科员”、长期得不到交流使用的干部必谈,找上门来的必谈,而且要重点谈。如,通过谈话,发现了某乡基层党的建设弱化,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问题。第三,注重在查阅资料中发现问题。重点查阅6类资料,即:会议记录、文件资料,纪律审查案卷资料,镇村以及二级单位账务,干部任用资料、档案,建设工程资料,以及有关审计报告。如,巡察组通过查阅账目,发现了某镇五保款发放不及时的问题线索。第四,注重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问题。对巡察的每个单位,都要确定2-3个二级单位进行实地巡察。如,巡察组通过走访居委会,发现了某街道基层党组织阵地严重缺失的问题。第五,注重借助第三方力量发现问题。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购买社会服务,借助第三方力量,深挖问题线索。如,巡察组进驻石门镇,收到了在治理非法采砂中拦截运输车辆卡口的个别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的群众举报,通过聘请第三方调查机构,摸清了公安交警大队2名中队长、交通局3名副站长的违纪问题。

  抓好成果运用,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灵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抓实改,着力推动问题解决。一是抓早抓小治“未病”。针对个别乡镇党委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致使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采取约谈、函询、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形式,通过红脸出汗、咬耳扯袖督促整改。如,对巡察中发现的个别乡镇党委执行《乡科级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全程留痕记实备查制度》不严格问题,约谈党组织主要负责人4名,约谈过程在电视台播出;对其他方面的轻微问题,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9份,函询党员干部7人。二是从严执纪强震慑。针对党员干部个人的明显违纪问题,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处理,典型案件及时通报曝光。如,在巡察某乡的过程中,发现了该乡分管农林的副乡长套取、贪污退耕还林款的问题线索,市纪委及时立案审查并经报请市委常委会同意,给予了这名副乡长“双撤”处分,在全市下发通报,并通过廉政手机报、电视台点名道姓进行曝光。目前,已有11名党员分别受到党政纪处理和组织处理,通报曝光典型案件3起。三是扎紧笼子堵漏洞。针对巡察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举一反三、剖析典型,研究系统化治理办法,从体制机制、监督管理上提出具有全局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如,遵化市自1999年就明确规定村级零招待。但在延伸巡察某镇2个村的过程中,均发现村报销吃喝费用,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不收敛的问题,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立案审查的同时,向市委提交专题报告,建议在全市农村开展专项整治。目前,已向市委提交专题报告4篇,34条建议全部转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推动解决系统性问题10个。(遵化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