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东:瞄准弱势群众的“急难愁盼”发力 |
“群众利益无小事”。
如何努力把重心下移“捉小鬼”、认真解决群众反感的“小鬼难搪”问题专项行动做深做细做实?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如下几点经验做法。
一、选点突破,以弱势群众视角治理“小鬼难搪”问题
检验工作成效的最好标准,就是群众是否受益、是否满意,特别是低保户、五保供养人员、残疾人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众,是否能享受到专项行动的成果,是否有更多的获得感。该区将专项行动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选在最基层、最无助、最易受到侵害的弱势群体上,重点从四个维度查处“小鬼难搪”问题。
一是重点查办“滥用扶贫救助资金,以公权换取人情”问题。在落实救助政策过程中,个别基层干部不是出于“公”心,而是“私”字当头,滥用手中的权力,优亲厚友,从中渔利。活动开展以来,共查办此类案件20件。王官营镇田家湾村在申报低保补助工作中,村主任郝某明知其中8户12人均有子女且具有赡养能力,未将此情况上报民政部门,该镇民政助理柴某复核把关不严,致使8户12人违规领取低保款79663元,郝某、柴某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相关人员被取消低保资格。左家坞镇党家山村以马某名义给不符合条件的高某家进行危房改造,该镇原民政助理刘某等人在监督检查及验收环节未认真核对危房改造户信息。高某骗得补助资金11500元,相关人员受到党纪严肃查处,高某骗取的危房改造补助款被收缴。
二是重点查办“庸政懒政怠政,视纪律规矩为儿戏”问题。针对个别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为官不为、懒政怠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通过组织行政审批提质提效专项检查、深入一线执法效能监察等方式,全程监督,严厉查处,209名党员干部受到问责追究。区殡仪馆吕某违反国家收费规定,私设项目乱收费,侵害特殊群体利益,吕某等2人受到行政警告处分。区新农合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王某不认真审核办理人的详细资料,推诿扯皮,致使群众往返市区和丰润两地数次仍未办理,王某受到行政记过处分并被调离工作岗位。区交运局综合执法一中队和二中队部分外勤执法人员,工作期间玩扑克,被群众拍成视频传到互联网影响恶劣,于某等9人受到追究,其中8人受到政纪处分,1人受到诫勉谈话处理。
三是重点查办“新农村建设中弄权,索要收受回扣”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一系列侵害基层群众利益问题也逐步凸显。有的基层干部把黑手伸向了新农村建设项目,手段日趋智能化、隐秘化,利用上下信息不对称的机会牟取好处。七树庄镇大令公庄村村干部刘某、杨某向承包该村路面硬化工程的甄某索取好处费20万元后,支付给甄某工程款100余万元,刘某、杨某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被追究刑事责任。刘家营乡北大树村村干部刘某、谷某在未经国土部门批准及手续不全情况下,占用集体土地建设住宅楼和商业街,并且未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未公开招投标,将该村新民居住宅楼、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打井等工程承包给他人,涉案金额达到1700多万元,刘某、谷某分别受到党纪严惩。
四是重点查办“违规收费发福利,谋取小团体利益”问题。
围绕部分基层单位和党员干部,为一己私利或者是小团体利益,超标准、超范围发放各类津补贴和福利等群众反感问题进行集中查处,2起典型案件29人被公开曝光,起到了震慑作用。区采购中心收取已明令取消的标书工本费137.34万元,违规发放节日福利9.59万元,16名党员干部被查处,其中党政纪处理10人,诫勉谈话3人,批评教育3人,违纪资金全部收缴。区农牧局所属农机学校、农机监理站,套取国家阳光工程培训资金17.08万元,违反规定办理农用车驾驶证收取57.05万元,截留财政预算外资金126.17万元,违规发放补助、福利款10.24万元,校长包某、监理站长张某涉嫌贪污罪,按照纪在法前要求,区纪委给予二人开除党籍处分,待司法审判后再给予政纪处理,其余11名违纪人员分别受到了党政纪的严惩。
二、同频共振,营造全民参与“捉小鬼”的强大声势
专项行动中,该区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核心,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上下联动,群策群力,晾鬼形,拆鬼招,觅鬼迹,让“小鬼”无处逃遁。
一是深入宣传晾鬼形。组织开展了“八进六上”立体式宣传活动,即进机关、窗口、乡镇、村居、企业、学校、广场、商场,上电视、网络、报纸、手机、户外LED屏、公开栏,营造了铺天盖地的“捉小鬼”专项行动宣传氛围,让最偏远、最弱势的群众增强了对自己权利的认知,加深了对专项行动的理解。区纪委制作告示牌1230个,发放明白纸30000张。举办“清风浭城”大型廉政专题文艺演出,有效营造了专项行动的氛围。
二是查访问计拆鬼招。通过“第三方监督”、“问卷大调查”、“访百企”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征求群众、厂企对干部作风、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汇总梳理问题线索,建立问题台帐,协助相关职能部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第三方监督公司,共发现6类、80个问题,48人受到处理,各单位制定整改措施110多条。组织开展了覆盖全区23个乡街和物流城区域内的1164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问卷调查,由区纪委书记对调查中发现问题较多的6家区直单位进行约谈,为“捉鬼打鬼”明确了靶标。
三是广辟渠道觅鬼迹。第一时间公开了专项行动受理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微信平台,采取“分口办理”方式,统筹管理专项活动问题线索,专门建立了问题线索库,分类交办。截止目前,区纪委机关受理“小鬼难搪”问题举报115件,组织初核31件,转办下级有关部门31件。
三、务实创新,以“一线双查”模式盘活整个专项行动
瞄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该区以“三个一”为抓手,把执纪问责作为“铁拳头”“硬支撑”,全力以赴“捉小鬼”。
一是创新一个模式。创新“一线双查”工作模式,统筹区纪委监察局机关、纪工委、乡镇纪委人员力量,组建17个监督检查和纪律审查工作单元,针对问题集中领域开展波次检查,发现问题线索及时纳入线索库,有效发挥了人员力量的聚合效应,为“捉小鬼”提供了强力支撑。今年以来,发现问题线索839件,同比增长79.78%,其中已谈话函询处置问题线索216件,初核处置线索381件。通过初核和函询立案253件,立案数同比增长66.43%,其中区纪委直接立案142件,占比56.13%。
二是落实一套机制。紧扣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关口前移,抓早抓小,制定出台《纪检监察机关谈话函询实施办法》,完善谈话函询机制,落实第一种形态。2013年至2015年,有关乡镇在配合保险公司承保种植作物政策性保险工作中,未认真核实参保作物种植面积,存在虚列投保资料和保费凭证现象,虽然没有造成经济损失,也没有发现个性问题,但该区按照“从严治党、纪在法前”的要求,对涉案的20个乡镇52名党员干部进行了分类处理,28名乡科级干部中16人诫勉谈话、12人警示谈话,24名一般干部中12人诫勉谈话、12人警示谈话,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三是完善一项制度。坚持把“点名道姓曝光”作为实现专项行动透明度的利器,持断不断向社会传递正风肃纪正能量。按照违规违纪情节和负面影响程度,实施等级分层曝光制度:一层曝光为召开全区典型案件警示教育大会,当众点名批评;二层曝光为在环渤海新闻网、“丰润真好”微信平台等媒体上通报,要求违纪人员和单位做出深刻检讨;三层曝光为印发红头文件全区通报,对当事人从严从快提出处理意见并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迅速整改到位。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公开曝光“小鬼难搪”问题9次,涉及107个问题221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震慑作用明显。
四、固本培元,全方位构建履职尽责的监管评价体系
该区采取“以捉促改”的方式,倒逼“小鬼难搪”问题的解决,举一反三,筑牢防线,从源头堵塞漏洞,进而实现标本兼治。
一是活用“反面教材”,做好“后半篇文章”。针对基层个别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吃拿卡要”“中梗阻”等问题,开展了“党员自我教育日”活动,以党支部为单位通报典型案例,要求党员干部通过自我找、别人帮、组织谈的形式净化自身;辑印《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案例选编》,链接条规,以案说纪,向全区科级干部、村居干部下发1600册;举行“菜单式”授课,将典型案例融合到“反面教材”之中,纳入“菜单”授课内容,区纪委先后20多次到各单位授课,形成了不敢、知止的警示效应。
二是创新考察评价形式,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为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能,系统组织了“月评十佳”、“百名科(股)长晒权评议”活动及“岗位创优、从我做起”宣誓签名活动,区电视台、《新丰润》报、丰润区政府网及时跟进,纷纷开辟专题或专栏,同步宣传。目前,已评选出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58名,147名科股长在区电视台晾晒了职责承诺,营造了党员干部带头远离“鬼气”,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是织密制度的“笼子”,确保常态化管理。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依托,强化顶层设计,牢牢扎紧制度“笼子”,不断深化对源头防控、事中监管、事后惩办各环节管理与规范,切实把关乎群众利益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逐步实现立规设防,强基固本。区爱卫办腐败问题查处后,区委、区政府先后研究制定出台了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等20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系统完备的“制度矩阵”,着力解决制度不制衡、执行宽松软问题。
四是运用科技手段,铲除“小鬼”滋生的土壤。深入推进网上审批、网上监察工作,通过建立“日检查、月督导、季通报”制度、细化深度监察的内容和重点、健全区、乡分层监察模式等方式方法,查纠政务职权运行过程中的“小鬼难搪”问题线索133个,责任追究科、股级干部240人。试点开展涉农事项电子监管工作,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全市电子政务平台功用,3个试点乡镇将民政等4部门16项惠农事项纳入网上运行,已经办理2041件次,发放补助资金73.7万元,用“网”从源头上,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五、学思践悟,用理性思维指导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专项行动有时限要求,但执纪为民,护航发展,没有止境,专项行动中,形成的一些做法和规律,值得以后工作中长期坚持。
(一)深入推进重心下移“捉小鬼”专项行动,党委必须履行好主体责任。解决“小鬼难搪”问题的主责在基层党委,各级党委只有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以上率下,敢抓敢管,在平时下功夫,“小题也要大做”,多谈话常提醒,才能使党员干部真正感到纪律“红线”的约束,有效避免个别党员干部沦为群众痛恨的“小鬼”。今年以来,区委听取纪委汇报13次,对反腐倡廉工作批示10次,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4次,批办重要问题线索3件。创新开展“书记约谈书记”活动,区委书记纪兴龙对51名乡科级党委(党组)书记进行了“一对一”警示提醒谈话,指出共性问题15个,约谈对象提出建议5条,约谈单位拿出整改方案6个。
(二)深入推进重心下移“捉小鬼”专项行动,必须完善沟通协调机制。解决“小鬼难搪”问题往往涉及到纪检、监察、审计、民政、农牧、公安等多个部门,日常工作中需要部门之间及时沟通、共同协调、信息共享,进而形成合力。如部分惠农资金项目验收工作中,大多由财政、审计、农业、乡镇等单位联合负责,就应经过几个单位之间协调,明确监督主体,确保检查和审核及时、到位,让“小鬼”无处插手。
(三)深入推进重心下移“捉小鬼”专项行动,必须有效运用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对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既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问题线索,也为固定证据提供便利,节省了调查和取证的时间。梳理已查处的案例发现,违纪者往往钻了基层监管的空子,倚仗暗箱操作,将违纪行为巧妙地掩盖,而大数据能够将抓取的信息进行细致筛选、精准比对,在相互印证的过程中,让“小鬼”们千方百计藏匿的痕迹一一显形。丰润区运用大数据比对手段,对全区分散供养五保户增减数据信息,进行综合比对分析,筛查出火石营镇4名分散五保户死亡后,其亲属仍继续领取分散五保资金问题线索,经区纪委查实,10人受到党政纪处分,其中科级干部2名,违规领取资金已收缴。
(四)深入推进重心下移“捉小鬼”专项行动,必须积极争取群众的支持。群众的支持是我们工作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基础和力量源泉。只有把专项行动的着力点和依靠点集中到人民群众的参与上,集群众智慧,靠群众力量,多渠道拓展“小鬼难搪”问题线索来源,专项行动才会不断地有新进展、新突破,才能够让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看到新成效。如群众电话举报,到区地税局办理公司注销业务,工作人员推诿扯皮,跑了9次也未办成,区纪委第一时间对7名责任人进行了调查处理,同时举一反三,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行政审批提质提效专项检查,共发现13类、194个问题,常务副区长、区纪委书记对31个责任单位“一把手”进行了集体约谈,其他责任人员也分别受到了严肃处理。各单位以此为鉴,认真整改,许多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群众对丰润发展环境的满意度和对政府的信任度,有较大提升。(作者:丰润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刘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