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区:努力推动问责工作落地生根 |
适应反腐倡廉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曹妃甸区围绕“问责年”活动开展,尤其是把学习贯彻《问责条例》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作为落实“两个责任”的有力抓手,在思想上再重视、落实上再发力、成效上再突破,确保问责工作在全区持续深入、落地生根。
一、组织推进突出一个“实”字。落实省、市委关于问责工作的安排部署,自年初起,区委就把问责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其与机关作风整顿、“一问责八清理”、“捉小鬼”等专项行动同推进、同落实。区委常委会先后3次专题研究问责工作,结合我区实际,下发专门文件,将学习贯彻《问责条例》责任及时分解到区委办、区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合力。王立彤书记坚持严爱相济,对问责工作高度重视,亲自协调、督促工作,多次听取问责工作汇报,今年以来对问题线索批办或交办10件次,明确要求严肃追责。同时,针对干部思想工作动态,及时与区四大班子领导、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谈心谈话,教育提醒形成常态化。9月22日,区委常委会专门听取区纪委《红脸出汗是最大的爱护》及全区各级党组织运用第一种形态情况,进一步凝聚共识、推进工作。区四大班子领导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战线问责工作,做到问责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形成了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浓厚氛围。
二、宣传教育突出一个“深”字。将问责追究作为廉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报告会、全区警示教育大会、通报典型案件等形式,不断释放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区纪委机关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组织全区25名纪检监察干部赴北戴河培训中心进行集中培训《问责条例》等课程,为监督执纪问责进一步充实头脑、汲取经验。区委办、组织、宣传等部门根据各自实际,组织专题学习,并结合业务工作开展,厘清了分管领域问责的内容、机制和方法,使问责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依托微信、手机报、纪检监察网站、曹妃甸报等平台,进行全覆盖、不间断的宣传,并组织机关干部进行每周知识考试,确保问责的条款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各基层党组织、纪检监察组织通过召开全体会、“一把手”讲党课、开展警示教育等方式加强学习,共组织各类培训、专题讲座100余次,受教育人数达2万余人次,担责、尽责、问责正在成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警示和行动自觉。
三、督导检查突出一个“严”字。问责工作的首要是发现问题。为此,我区以正在开展的机关作风整顿、“一问责八清理”、“捉小鬼”专项行动为契机,聚焦问题发现,及时启动问责。尤其是适应全区开发建设需要,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任务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综合利用日常检查、群众信访、党风巡察、第三方机构监督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整改工作、落实问责,三港池清淤不力、柳赞镇、唐海镇“两个责任”落实等问题发现后,以眼里不揉沙子的态度,坚持一案双查,对当事人和分管领导分别进行问责,收到问责一案、警醒一片的效果。同时,为强化责任和压力传导,推动问责工作向基层延伸,区委责成区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分成4个组,针对《问责条例》学习贯彻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逐一宣讲、逐一对接,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确保年内全区各单位都要至少问责一个人、一件事,并将其纳入区委年终考核和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推动问责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四、问责曝光突出一个“快”字。围绕落实《问责条例》,针对“两个责任”落实、环保排名落后、容缺审批、物业管理、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找准切入点,强化发力点,及时发现,迅速启动,综合采取约谈、通报、函询、纪检监察建议等形式进行问责,推动相关部门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实现抓早抓小、有病早治,力争取得最佳问责效果。今年以来,区纪委共约谈48人,其中重点工作推进不力约谈14人,行政审批监管不到位问题约谈5人,履行“两个责任”不力约谈15人,其它14人;诫勉谈话13人,下发通报10期。同时,结合“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全区各单位共约谈127人,诫勉谈话27人 ,批评教育92人,推动问责工作向着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曹妃甸区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