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读“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有感
文章来源:   2016-07-25 16:42

  走进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那些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规,让人震撼,引人感悟,细思那些先贤的人生轨迹,大抵遵循“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句古语,而他们世代相传的家规在其人生中亦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论是言传身教的无形家风还是字字珠玑的有形规训,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正心修身齐家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开栏首篇《郑义门:孝义传家九百年》。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讲究忠孝治国,所以古语说“百善孝为先”,把“孝义”作为开篇,尤其述说的是“十五世同居,历经三个王朝,横贯三个多世纪,宋元明三代正史为其列传”的郑义门,实在是太深刻不过了。有道是,人不孝不可交,而不孝的人更不配当干部了,试想,一个连对父母都不能付出感恩之心的人,又怎么可能对社会有责任感,对民族、人民、祖国有热爱之心呢。所以,当今党员干部要时刻自省,向先贤看齐,真正做到向父母尽孝,进而向衣食父母的群众尽“孝”。只要党员干部视群众为父母,为群众尽孝道,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多为群众谋福祉,就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就会更加鱼水情深,社会就会更加稳定和谐,就会更快地实现我们的美丽中国梦,更早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然,“家规”专栏中还有一些谈到的比较多的方面,对于党员干部亦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其一是律己修身。如《江苏昆山朱柏庐:律己修身 垂训后世》篇中所提到的《朱子家训》, 它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短短500余字,涵盖了劝勤勉学、励志自强、谦和体恤、明理向善、本分守常、修身累德等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诸多方面,朴素又凝练地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对修身立世的要求。律己修身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先辈的训示往往都是课业精华,党员干部需要学好用好,增强严以修身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加强党性修养,不断磨练、约束自己,砥砺修身品质,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保持道德情操、坚守精神家园。

  其二是清正廉洁。如其中一篇里讲述的“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赞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他曾说:“我生来无他嗜好,布衣蔬食免饥寒足矣。不知世间有享受事,亦不知馈遗交际欲何为。计俸入自给有余,要钱何用?”当前的党员干部都应该将这句话入脑入心,如若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太在意物质生活,甚至被物质或金钱“绑架”,那他必定走向贪腐的深渊,追悔莫及。面对复杂的外部社会环境,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先贤看齐,保持清醒头脑,提高“管住自己”的自制能力,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干事。

  其三是忠贞爱国。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在那样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时代,他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人感动、叹服。爱国精神,爱国思想,无论是在哪个朝代哪个国家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强调过,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作为党员干部更要争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率,积极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活动平台,让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和提高;要坚持潜移默化,努力创设生活情景,营造浓郁社会氛围,使爱国主义自然融入人们的内心世界。

  传统的家规、家风、家训等,在今天这个时代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一部好的家规,不只是其家族本身的精神食粮,同样也是整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广大党员干部应该深刻学习领会这些家规、家风、家训等的精髓,向先贤看齐,延续中华民族几千年精神文明,并结合自身实际,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家规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家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让传统家规促进民族的团结进步。  (乐亭 冯婷婷)

© 中共唐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唐山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3016599号-1
www.tscdi.gov.cn  唐山市纪委监委网站     冀公网安备 1302030200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