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实践与成效
文章来源:   2013-10-04 02:46

市监察局副局长  胡世宁

       根据委局调研工作安排部署,我带领综合室的同志,通过专题调研、督导工作、随机抽查、平日掌握等多种渠道,对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实践与成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较为准确的把握。
一、体制机制一体化是监督检查工作的根本保障
       调研中我们感到,监督检查工作必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体系、一体化推进,否则永远都是零敲碎打、低层次。而这个章、这个据,就是“40字模式”、“七大机制”和“4个1再加1”工作制度。
    (一)“40字模式”是监督检查工作的总引领。近两年的监督检查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及时跟进、各负其责,统筹协调、加强监督、合力推进,模式引领、制度规范、机制保障”40字监督检查模式,可以说,这40个字既是监督检查实践的高度凝练,又是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基本遵循,它指明了监督检查的各方责任主体,明确监督检查工作必须围绕中心工作及时跟进,围绕各自不同的职责发挥作用,在各负其责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开展,利用各方资源和力量,合力推进。同时,采取有效管用的措施方法,提高科学监督检查的能力和水平。这些,可以说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基本遵循。正是以这“40字模式”为引领,在之后的监督检查工作中,我们由零敲碎打,逐步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七大机制”是监督检查工作的制度保障。依据中央和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起草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机制的实施意见》,并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印发。《意见》中,我们对及时跟进、组织领导、科学运作、推进落实、巡查督办、惩戒激励、常态运行等七个方面二十四项内容,逐一进行了科学的规范。根据《意见》要求,监督检查工作坚持全市一盘棋,上下一致,一体化推进,对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全市的中心工作,及时介入、及时跟进、及时检查、及时纠偏,同时,落实组织机构、明确主体责任、形成了工作合力,监督检查中,立项备案、安排部署、自查自纠、专项检查、整改落实等步骤环环紧扣、稳步推进。并利用查纠、问责、褒扬等手段,靠严明的奖惩制度,鼓励先进、鞭策一般、惩戒后进,积极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力促围绕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全市的中心工作监督检查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4个1再加1”是监督检查工作的推进措施。即:一项监督检查工作、一套工作制度、每月一次工作例会、每月一次情况反馈,再明确一名分管领导负责,这是推进工作中所必须的遵循的。“4个1再加1”作为监督检查一个基本的工作推进制度,市本级、县(市)区全面铺开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从制度的层面,“4个1再加1”为监督检查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监督检查工作会议制度》,对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办公室工作例会、工作推进小组会议,从召集人、会议职责、召开程序等方面,逐一进行了规范。同时,实行会议效果评估制度,对每一次会议议定事项及执行结果都要在下次会议上进行评估,在一定范围公示。以此,强化工作会议的效果,加大对全市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和推进的力度。
二、严格落实各方主体责任是监督检查工作的关键
       实践中我们认为,监督检查工作确定之后,承担任务的各方主体主动担当,大胆牵头,有效发挥对承担的监督检查任务抓总的作用,这是监督检查工作的核心关键,可以说责任事关成败。鉴于此,开展监督检查必须明确主体责任,分解各项任务,确保牵头和协办的各方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建立各项监督检查工作推进机构。各项监督检查任务都要明确牵头部门和单位,建立专门的推进小组,“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此项业务的副职具体主抓,办公室设在相应的业务处室,从根本上消除各级纪检部门既牵头协调又包办具体事务的弊端。二是实行台账管理并联推进制度。即:由牵头部门和单位负责,每项监督检查任务建立《任务目标台账》、《任务目标责任分解台账》、《问题整改台账》,第一本台账明确承担任务的内容、目标要求、完成时限和责任部门及责任领导;第二本台账明确每项具体内容分解到的县区和市直单位,也指定责任部门和具体负责人;第三本台账明确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人。“三台账”全部在纪检监察网站公开公示,实行挂账督办和整改销号制度,并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和邮箱,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收集和摸排各方面的线索,达到领导机构、牵头部门、社会各界合力监督、并联推进的最佳效果。三是发挥牵头部门和协办单位的职能作用,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在牵头和协办方面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有的牵头部门履行牵头职责不够大胆;另一个是有的协办单位存在等靠的惰性。为此,一要明确牵头和协办职责。牵头部门承担监督检查和任务落实的双重责任,应把监督检查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根据承担的任务,搞好对内、对外的目标责任分解,全面担负起牵头抓总的任务;协办单位应积极承担细化分解的各项任务,自觉服从、服务于牵头部门的组织协调,主动作为,支持牵头部门做好工作。二要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牵头部门与协办单位应建立工作协商沟通制度,掌握工作完成情况,调度工作任务,收集动态信息,提出相关工作意见建议,协商解决问题;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加强联系沟通,及时通报情况,推动承担任务的完成;建立信息反馈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开辟专门的平台及时将反馈的信息刊发,供各单位相互学习借鉴;建立追究问责制度,各牵头部门和协办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所承担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要积极支持协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服从统一的调度指挥。凡不正确履行职责,未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要对部门(单位)领导班子予以问责,造成较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三、多措并举组合发力确保监督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工作中我们体会到,监督检查确定的都是重点任务、棘手工作,推动起来难度都很大。这就需要研究有效的方法手段,多措并举强力推进;需要党委、政府、纪委以及承担任务的各方主体,方向一致、力道一致、无缝衔接、组合发力,力促监督检查重点任务有效完成。一是拓宽监督检查的渠道和方法。建立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检查的制度,通过领导小组集中各方力量定期巡查和重点抽查督查、牵头部门专项检查和社会各界监督自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高检查质量,强化工作效果。二是积极推行电子监控手段。将权利运行电子监控系统引入监督检查之中,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实施全程电子监察,充分发挥其实时监控功能,及时纠偏。通过在系统中固化政策限定要件,实现关口前移,事前把关,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通过建立项目建设电子台账,对项目建设的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督,提高项目建设效率;通过建立资金监控平台,对资金的申请、批准、拨付、管理和使用等环节,实现无缝隙监管,确保资金的安全、规范,提高使用效益。三是探索建立量化评估体系。完善监督检查考核办法,围绕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突出主题主线,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设立标准等级,对各级各单位“强化监督检查,服务科学发展”的成效进行科学客观的评判,对监督检查的组织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并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督促和牵动各方主体真正把责任落到实处,不断改进和提高监督检查的水平,拓展监督检查成效。四是严肃问责和检查成果运用。注意从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违法违纪线索,严厉查处惩办,对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等行为,严肃追究问责。同时,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深挖带有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剖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提出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