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员干部教育 促进干部廉洁清正
文章来源:   2013-10-04 02:22

丰南区纪委、监察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不仅为党员干部廉政勤政提供了所需要的道德认同,更指明了努力方向,是新时期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根本。在实际工作中,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使之进入党员干部的头脑和心灵,进一步促进干部廉洁清正。
       一、必须提高认识,把握实质,夯实廉政教育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对于党员干部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因而,加强廉政教育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夯实教育基础。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导党员干部选择正确价值取向的精神旗帜。改革开放进程中,随着经济、政治、文化进一步发展,影响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因素逐渐增多,思想意识领域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急需精神旗帜的引领。中国共产党以党长期奋斗经验为基础,从中国建设实情出发,带领人民群众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逐渐探索了与这一纲领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而,核心价值体系居于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主导各类社会思潮。它是一面旗帜,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党员干部激发奋斗精神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和国家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感召社会成员的社会主义认同感,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秉承团结奋斗精神,统一意志,凝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思想、理想、精神、道德层面,对共同思想基础做出了科学概括,揭示了其基本内涵和要求,有力地促使党员干部在日益多元的社会思想观念面前,坚持正确意识形态,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帮助党员干部提升道德修养的进步阶梯。当前,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素质修养呈现出层次性,存在着客观差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先进性、适用性和包容性于一体,既为先进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以其强大的整合力和生命力,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党员干部思想意识的客观差异,为其建造了进步阶梯,有利于党员干部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奋发向上。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促使党员干部明确廉政勤政方向的根本遵循。新形势、新任务下,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党员干部置身于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有着直接关系,是廉洁从政的主要内容,对于促使党员干部分清荣辱、明辨是非善恶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推动党员干部恪守职业道德,保持浩然正气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必须发现不足,正视问题,找准廉政教育突破口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廉政教育围绕这一命题在深化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创新教育载体等方面进行着不间断的有益探索,但随着教育的持续深入,一些问题逐渐显现。
        1、教育重点不突出。一些地区和单位的廉政教育站位不高、要求较低,淡化教育重点,将领导干部教育开展成全员教育,将重点岗位教育搞成全岗教育,表面声势浩大,过程轰轰烈烈,教育实际收效如何则很少关注。
       2、教育与文化相互融合不足。近几年,廉政文化建设在推进廉政教育中的作用突出,但仍存在融合牵强、生搬硬套,甚至就教育抓教育、就文化抓文化的现象,使教育缺乏感染力、亲和力。
       3、教育形式有待拓展。有的地区和单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解片面,开展教育多为简单讲授政策条文、纪律规定等,照本宣科,缺少鲜活性和吸引力,难以引起受教育者的思想共鸣。
       4、教育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地区和单位虽开展了学习教育活动,产生了一定影响,并收到了较好效果,但由于没有建立长期有效地运行机制,活动不能深入持久,甚至出现廉政教育只红火一阵子的现象。
       廉政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正是现阶段深化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水平、增强教育质量的有效突破口。教育过程中,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促进廉政教育长足发展的目标出发、从满足教育对象需求的目的着手、从顺应教育形势需要的规律切入,不断审视廉政教育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廉政教育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
       三、必须转变思维,拓展维度,编织廉政教育体系网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进一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廉政教育,需要转变思维、拓展维度,切实把握内在规律,创新方式方法,编织符合地区实际的廉政教育体系网。
       1、以主题为灵魂,立意高远,提升教育针对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规范并促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紧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廉政教育,才能抓住党员干部思想水平的决定因素,促使其在精神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高度统一。因此,廉政教育必须高站位明确主题,依形式完善内容,提高教育针对性。
      一是岗位教育要注重对象需求。岗位廉政教育使廉政教育从群体走向个体,从地区、单位深入到具体岗位,根据各岗人员需求,理顺教育理念,“按岗分类、因人施教”,更能突出教育的实效性。对村干部岗位要突出法纪观念,对乡镇干部岗位要注重转变作风,对行政执法岗位要强调规范自由裁量权,对经济社会管理岗位要强化服务意识,对领导干部岗位要重点开展恪守从政道德、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从而体现出不同岗位的不同特点。
       二是示范教育要切实提高干部修养。依托正面典型开展的示范教育,能够为党员干部提供对标平台,促使党员干部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自觉提升个人从政道德修养。教育中,可采取“道德模范”评选、事迹报告等方式,培养党员干部道德情操,以典型事迹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信念、升华人格。
       三是警示教育要经常敲响防腐警钟。以剖析违纪违法案件为主要内容的警示教育,具有提醒震慑作用,能够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戒、警钟长鸣。实践中,通过看监狱、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定期通报典型案例等形式,开展拒腐防变警示教育,能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自觉构筑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警示其讲党性、重品行。
      2、以文化为主线,感染浸润,提升教育实效性
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廉政建设方面的具体承载,与核心价值、先进文化一脉相承。实践证明,廉政文化以其独特的感染浸润功能,逐渐成为新时期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以文化为主线加强教育,要坚持“六进”均衡发展,增强教育效果。
       一是进机关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倡导机关干部人人践廉。为民务实清廉,是新时期党对党员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应当以此为主要内容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同时,加强机关文化阵地建设,通过设立廉政文化展室、道德讲堂等,感染熏陶广大机关干部珍惜岗位、履职尽责。
       二是进社区要以“创建清风家园”为主题,促使和谐社区处处漾廉。社区是家庭的集合体,崇尚廉洁、和谐安宁的社区能够为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必须依托社区的集群效应,建设廉政文化广场、长廊、楼宇,组织由文艺爱好者、老干部组成的廉政文化宣传队,开展廉政宣传活动,举办廉政文艺演出,营建廉洁祥乐的浓厚氛围。
       三是进校园要以“敬廉崇廉尚德”为主题,推动一校一品丝丝育廉。廉洁文化走进学校,能够促使廉洁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进而有效规范学生、教师乃至家长的廉洁行为,是六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理念引领分层建,试点先行创经验,拉练对标广推进,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思路,积极打造君子文化、儒雅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校园廉洁文化品牌,使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呈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良好态势。
       四是进农村要以“浓厚清廉村风”为主题,确保一地一景村村倡廉。农村作为蕴含深厚历史和人文文化的地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秀廉政文化资源。要注重结合农村本地历史文化,适时融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八荣八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创建一批崇德尚廉的“廉政文化村”,进一步醇厚乡风民风。
       五是进企业要以“廉洁诚信经营”为主题,带动各类企业时时尊廉。廉政文化进企业,有利于企业塑造良好形象,实现业绩良性提升;有利于企业员工发挥个人价值,促进自身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公平、公正、诚信、廉洁的市场乃至经济环境的形成。因此,必须积极开展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把廉洁文化有机融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企业生产之中,积极引导企业廉洁诚信经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是进家庭要以“培树廉洁家风”为主题,实现文明家庭户户助廉。大量腐败案例告诉我们,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往往来自于家庭成员的包庇纵容,家庭的反腐力量不容小觑。廉政文化只有走进家庭这一社会基本细胞,才能真正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家庭在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特殊作用,要通过开展“廉洁家庭”、“《廉政准则》进万家”等家庭助廉系列活动,使核心价值渗入家庭成员心灵,培树廉洁家风,筑牢家庭反腐防线。
       3、以活动为载体,灵活主动,提升教育广泛性
教育的有效推进离不开载体支持,在开展廉政教育的过程中,要按照以人为本、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原则,将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之中。
       一是廉政文艺浓氛围。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艺术活动对党员干部精神世界有着独特的教化作用,对于帮助党员干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着积极意义。要广泛举办主题明晰、内涵深刻的系列文艺活动,同时有效整合文化作品展、文艺演出、反腐倡廉建设成果展播等活动,使其作为理论教育的有益补充,促使党员干部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
      二是基地参观育正气。教育基地能够将各类廉政教育资源按照一定主题进行地域集中,是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深化各类教育基地建设,打造精品教育基地,发挥其带动辐射作用,是增强廉政教育感染力的有效途径。要根据教育实际,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预防职务犯罪基地、岗位廉政教育基地、庭审警示教育基地等,进一步营建良好的人文环境,进而培育党员干部的浩然正气。
      三是廉政使者倡廉洁。廉政使者作为唐山在群众有效参与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的有益探索,以其身份广泛、特长突出的特点,在传播廉政文化、开展廉政教育、宣传廉政知识等方面,发挥着自身的独有优势。将党员干部教育需求与廉政使者特长结合,注重发挥廉政使者职能作用,不失为廉政教育一条新型途径。要依托各类廉政使者活动站,突出廉政漫画的积极作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廉政漫画品牌,漫画为媒传廉洁;还可组建由村两委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组成的村官唱廉队伍,创作演出廉政歌曲,唱响廉洁新风,使廉政使者逐渐成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带动身边人自觉筑牢廉政意识根基,规范个人行为。
      4、以制度为保障,内外衔接,提升教育规范性
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廉政教育中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教育,不断提升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基本制度牢基础。加强教育基本制度建设,能够坚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巩固教育效果,有利于增强教育的持久性、规范性和长效性。通过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反腐倡廉理论、新任领导干部廉政考试、反腐倡廉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庭审警示教育、分层分类施教等制度,能促使党员干部长期接受教育,永葆勤廉本色。
      二是保障制度强支撑。廉政教育是一项周期长、起效慢的系统工程,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才能保证教育持久稳定的发挥作用。因而,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合力保障;建立健全责任分解制度,调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形成资源保障;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强化纪工委、监察分局指导、检查、督促功能,形成监督保障。
      三是评价制度定要求。教育效果评价制度在量化具体教育工作要求、有效指导部门单位正确实施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要切实健全党员干部学习日志、廉政学习档案等制度;要注重机制的内外衔接,形成与组织人事部门有关制度相衔接的教育考核机制,使评价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教育效果的重要鉴定依据。